揭秘左宗棠为什么瞧不起曾国藩?左宗棠与曾国藩( 四 )


在长沙数月,曾国藩自觉与左宗棠惺惺相惜,已经建立起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他认为,在庸官遍地的湖南官场,只有左宗棠和他是以天下为已任的英雄 。别人不理解他为什么自讨苦吃自练军队,左宗棠一定能理解 。别人不支持他“赤地立新”,左宗棠一定会出来支持他 。
因为深知左氏的性骄气傲,所以他给左宗棠的这封邀请信写得异常客气:
弟智虑短浅,独立难扌耆,欲乞左右野服黄冠,翩然过我,专讲练勇一事,此外,概不关白于先生之前 。先生欲聋两耳,任先生自聋也,吾不得而治之也,先生欲盲两目,任先生自盲焉,吾不得而凿之也 。
意思是说,我请您做一个高级顾问,不敢让您承担那些琐碎的俗务,只要居傍指点指点我就可以了 。
令曾国藩万万不想到的是,左宗棠回给曾国藩一封极为冷淡的信,明确拒绝,“文字似敬实疏,态度似谦实傲,与曾国藩之火热心肠、尊奉情怀,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王澧华:《论曾国藩与左宗棠的交往及其关系》,《安徽史学》1996年第2期 。]
不仅如此,左宗棠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此事时还语含讥讽:
涤公正人,其将略未知何如 。弟以刚拙之性,疏浅之识,万无以赞高深 。前书代致拳拳,有感而已 。
很显然,左宗棠不愿做曾国藩的助手,主要原因是对曾国藩的“将略”评价颇低 。在长沙期间的短暂合作,并没有扭转他对曾国藩才能的评价 。况且当时曾氏以在籍侍郎练兵,非官非绅,地位尴尬,没权没钱,左宗棠不认为他是能大有作为的靠山 。
收到了左氏的回信,曾国藩才发现自己原来在左宗棠心目中原来如此无足轻重 。这令他深觉伤心 。
不过如果能预知后来左宗棠加给他的种种难堪和伤害,曾国藩就会发现这次回绝实在已经是太客气了 。

如果说初次见面,左宗棠认为曾国藩缺乏才干是因为对曾氏缺乏了解,那么,合作数月后,左宗棠应该充分认识到曾国藩刚健有为、英明强干的一面 。然而他却对曾国藩的评价却仍然这样低 。这就不仅仅是“恃才傲物”所能解释的了 。
在曾左关系中,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心理因素我们不能不提,那就是左宗棠的科举情结 。
左宗棠幼有神童之誉,读书一目十行,举一反三 。他那颇有眼光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说,他的两个哥哥将来只能做教书先生,他却有万里封侯的希望 。
左宗棠自我期许亦极高,他终生最崇拜的人是诸葛亮,与朋友通信,动辄自署“今亮”(当今诸葛亮)、“老亮” 。还在学生时期,他就“好大言,每成一艺,辄先自诧” 。每写完一篇文章,都要先自己惊诧一番:怎么写得这么好啊!难道真的是我写的吗?成年之后,他更是恃才傲物,爱吹牛,爱自夸,“喜为壮语惊众”[ 《清史稿·列传一百九十九·左宗棠》 。] 。平平常常的吹捧他听来根本不过瘾,最喜欢听过头的吹捧,把他比作神仙圣人他听起也不刺耳 。曾国藩对此看得很清楚,晚年他曾对幕僚赵烈文说:“左季高喜出格恭维 。凡人能屈体已甚者,多蒙不次之赏 。此中素叵测而又善受人欺如此 。”[ 赵烈文:《能静居日记》 。]
自视如此之高,现实却不给他面子 。左宗棠一生有一个触不得的痛点,那就是科举 。他中举之后,本以为取进士如探囊取物 。不想一个举人却成为他功名的顶点 。在这之后,六年之间三次会试,都名落孙山 。这对本来一帆风顺的他是一个极大打击,一怒之下,他当众发誓此生再不应考 。
然而,在传统时代,像左宗棠这样不中进士,又不肯走捐官之类的歪门邪道的人,基本上就宣告了与官场绝缘,也实际上就等于断送了他的“孔明再世”之梦 。腹中再多韬略诗书,也没有任何用处 。因为家贫,他早年入赘到妻子家中,这在传统时代,对一个男人来说是极为尴尬的事 。他本来以为自己能早早科名发达,摆脱这一屈辱的身份,不料天不遂人愿,这种倒插门生活一连过了许多年 。“自命不凡”、“口多大言”却伴着“赘婿身份”、“连年落第”,左宗棠的性格因此集极度自卑与极度自尊于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