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真实的宋江接受招安了吗?宋江结局是什么?

宋江等人接受招安,同日拜爵,是当时颇为轰动的一桩大事 。宋江肯定是很辉煌地接受招安了,至于招安之后的结局,李若水没有写到 。
一部《水浒传》,把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条好汉推向社会,以至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宋江?他们是否在水泊梁山安营扎寨?他们的真实结局到底如何?不只备受学者们的关注,而且是广大社会群众茶余饭后极有兴趣的话题 。
水泊梁山
梁山泊又称梁山泺,最早见于《资治通鉴》 。后周显德六年(959),“复汴水,浚五丈渠,东过曹、济、梁山泊,以通青、郓之漕” 。可见,那时的梁山泊不过是连通青、郓漕运的一片水域,并不以汪洋浩瀚著称 。
大约在后晋开运和北宋天禧、熙宁年间,黄河先后三次大决口,滔滔的河水倾泻到汴、曹、单、濮、郓、澶、齐、徐等州,淹没的田野与零散的湖泊连成一片,形成了一个以梁山为中心、水域达八百里的大湖,统称为梁山泊 。
当时,梁山泊的生态环境十分和谐,岸边有垂杨绿柳,湖上有鸥鹭翔集,荷花满望,渔歌唱和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辙途经此地,恍然有置身江南之感,禁不住在《梁山泊见荷花忆吴兴》(之一)中写道:
花开南北一般红,路过江淮万里通 。
飞盖靓妆迎客笑,鲜鱼白酒醉船中 。
不过,梁山泊的广阔开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邵博《闻见后录》载:“王荆公好言利 。有小人谄曰:‘决梁山泊八百里水以为田,其利大矣 。’荆公喜甚,徐曰:‘策固善,决水何地可容?’刘贡公在坐中,曰:‘自其旁别凿八百里泊,则可容矣 。’荆公笑而后止 。”
别以为这是反变法派编造的政治笑话,苏辙在另一首《梁山泊》诗中自注:“时议者将干此泊以种菽麦 。”可见,北宋的改革家们确实在怎样利用梁山泊的问题上做过文章 。
徽宗政和年间,朝廷成立了一个掌管公田的机构,名曰“西城括田所” 。括田所以清理公田为名,把民间地契不全的、地契与实地方位或面积有异的,以及当权者想要的良田美地,一律指为公田 。然后抑勒百姓承佃,强征公田钱 。“由是破产者比屋,有朝为豪姓而暮乞丐于市者” 。前后所括,共得田三万四千三百余顷 。当然,梁山泊也在劫难逃 。
《宋史·杨戬传》载:“梁山泺(泊)……绵亘数百里,济、郓数州,赖其蒲鱼之利 。”杨戬宣布将整个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为“公有”,“立租算船纳直,犯者盗执之” 。根据规定,百姓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只大小课以重税,若有违规犯禁者,则以盗贼论处 。自此之后,水泊梁山开始不得安宁 。
梁山泊本来就港汊交错,芦苇纵横,湖中有许多天然小岛,形势险要复杂 。许多破产农民、渔民以及一些被政府通缉追捕的逃犯遂藏匿于此,成群结伙,靠抢劫过往客商营生 。后来,人数愈聚愈多,实力越来越大,形成了一股与官府对抗的武装势力 。宋江起义军大约就是其中的一支 。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广济河是京东通往汴京的重要漕道,梁山泊扼守着广济河中段,距京城仅百公里,对北宋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威胁可想而知 。所以,朝廷不得不时时议论是剿是抚的问题 。
宋江在梁山泊聚义了吗?
从北宋神宗后期起,梁山泊就有了盗匪的记载 。《宋史·许几传》载:许几知郓州时,“梁山泺多盗,皆渔者窟穴也 。几籍十人为保,使晨出夕归,否则以告,辄穷治无脱者” 。《宋史·任谅传》也载:任谅“提点京东刑狱”时,“梁山泺渔者习为盗,荡无名籍 。谅伍其家,刻其舟,非是不得辄入 。他县地错其间者,石为表 。盗发则督吏名捕,莫敢不尽力,迹无所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