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一天:当皇帝也是有纪律的!

天还没有半点亮的意思,坤宁宫里传出的乐声撕开了笼罩紫禁城的静谧 。乐声中又响起歌声,歌声里又隐约夹杂着猪的嘶叫 。
凌晨四点:皇后朝祭,皇帝起床
坤宁宫的朝祭每天清晨四时开始 。仪式是萨满教的,拜祭的是满族的保护神柳叶神,但也供了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和关内汉人的关圣帝君 。神乐神歌声中,主厨太监已备好两口活猪 。皇后是主祭人,皇帝也可能亲临朝祭 。
坤宁宫祭神


每天清晨四时,坤宁宫开始萨满教的朝祭 。(网络图片)
明代时候坤宁宫是皇后的居所,清入关后,把沈阳盛京后宫清宁宫的祭神制度原样搬到了坤宁宫 。
祭神用的神猪必须通体全黑,膘肥肉厚 。神猪的四蹄和嘴都用麻绳捆了,萨满巫师单膝跪地按住神猪,向它耳内灌入清水 。如果猪耳抖动,则是神明接受了祭品的吉兆,如果不动,就继续灌水,怎么都不动,就要换猪 。两头神猪都已得了吉兆,就在坤宁宫正殿宰杀放血,燎毛分块,煮进两口大锅 。煮肉的汤,据说也是盛京清宁宫的锅里舀出来的 。
猪煮到七八成熟,取出切几盘肉片,余下肉块和猪头猪脚在盆里摆好,供上神位之前 。神乐大作,“萨满太太”高歌而舞 。参加朝祭的帝后臣子,随后要分食半熟而无盐的肉片——从杀猪到煮肉出锅不超过一个半小时,肉不容易下咽,但这是为了缅怀满族先祖狩猎野餐的情景 。
朝夕两次祭神,日复一日 。烟薰火燎、灶灰堆积,坤宁宫正殿就像是一间东北风格的大厨房 。
皇帝起床,太监宫女服侍
凌晨四点多钟,养心殿后寝宫里已经有了动静,乾隆皇帝要起身了 。等室内有灯光亮起,当班的太监宫女就都得打起精神,准备服侍 。
养心殿这个名字,出自孟子的“养心莫过于寡欲” 。
雍正皇帝之前,紫禁城中轴线上的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从明代起就一直如此 。明嘉靖帝以乾清宫后暖阁为寝宫,九间屋子里共设二十七张床,每晚随意挑床休息,没有定数,大概是一种安全的考虑 。但后来还是遇上“嘉靖宫变”:两位妃嫔合谋十多宫女,要在乾清宫刺杀皇帝 。
没有人知道雍正为什么把寝宫移到养心殿,但自他以下,八代皇帝在这里起居、施政 。
侍女给皇帝叠好被子,用银盆端了热水伺候他净脸,然后梳头太监头顶着黄云龙缎面的包袱进来,请安,进屋 。皇帝每天要梳头,编辫,剃须 。
养心殿南边御膳房的人已经忙完了,只等传膳 。皇帝在哪,御膳就在哪儿传,有时候乾隆一大早出西华门,到西苑的同豫轩去用膳 。西苑今天叫中南海,同豫轩挨着宝月楼,也就是今天的新华门 。
皇帝穿戴停当,就出寝宫往东暖阁——百余年后,同治、光绪两朝的太后就在这里垂帘听政二十七年 。皇帝的穿着由内务府的四执库管理——四执:冠、袍、带、履 。每天皇帝穿了什么,都记载在《宫中穿戴档》,同其他诸多宫廷档案一起,在许多年后成为清史学者还原宫廷生活的凭据 。
皇帝用膳乃大事
御膳房是宫中大机关,官员厨役共三七十人 。房内炉灶百余口,都编上号,每灶配掌勺、配菜、打杂各一人 。这样使御膳上每一道菜的每个环节,几乎都可以清晰地责任到人,无论是赏还是罚,都有着落 。
皇帝每日用饭菜品名,都由御膳房详细记录,由内务府大臣划定,月成一册,称“膳底档” 。但皇帝皇后的口味喜好是宫中大忌,绝不能问,更不能写 。御膳每每几十上百种菜肴摆开,更多是为了安全考虑,让人即便从日积月累的资料中,也难以分析出皇帝皇后的饮食偏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