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一天:当皇帝也是有纪律的!( 二 )


御膳上齐,皇帝入座,侍膳的太监盯准了皇帝眼色,皇上看哪一道菜,就赶紧挪到皇上跟前,再用羹匙舀到皇上面前的布菜碟里 。要是皇帝说不错,就再舀一次,然后立刻撤菜,绝不能舀第三次 。这是清室家法,要皇帝小心谨慎,不可贪食,免遭毒害 。
乾隆用膳很快,大概一刻钟工夫,就推开餐具起身了 。


乾隆的起居表 。
上班:“朕知道了”“称臣得体”
乾隆在宫中每日早膳后,必读先皇“实录”、“圣训”一卷,“每日间恭阅实录一册,周而复始,于创业垂统之迹敬识之弗敢忘” 。他用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时刻来阅读先祖实录,因为每一代帝王,祖宗的法则和训导都是他们执政的思想资源、精神引导 。
读圣训或在乾清宫西暖阁,或在养心殿暖阁及弘德殿 。在乾隆时期,乾清宫是清代皇室列祖列宗尤其是康熙帝的旧屋陈列室,其中藏有太祖努尔哈赤实录,是盛京旧本,记载了努尔哈赤发动的一次次战争 。
奏折:密奏文书
这一日的奏折已经在等著皇帝批阅了 。奏折是一种密奏文书,可以由原奏人直达皇帝,不必经过层层官僚关卡 。
奏折制度始于康熙皇帝 。为了掌握第一手基层政情,他要求部分亲信官员在日常公文外,另将探知的各省大事附在直达皇帝的请安折中,秘密奏上 。雍正继位元后,深知密折传递资讯快速高效,扩大了密折使用范围 。
据清代学者震钧所著《天咫偶闻》记载:每天午夜十二点,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每部院一名办事员到东华门外 。他们跟着外奏事处的值班官入紫禁城,到干清门广场东侧景运门内的值班房,把装奏折的匣子和各自衙门的印片,交给奏事官登记 。奏事官根据折上内容的轻重缓急排了先后,送干清门内的内奏事处,再由内奏事处的御前大臣或太监转送皇帝 。内奏事处收件的时间不超过凌晨两点 。
外省奏折除了通过在京衙门,相当于今天的驻京办事处专差递送进宫,也有的经驿站系统速递到京,交兵部捷报处,再由兵部司员送到干清门 。奏折速递如注明“马上飞递”,按规定日行三百里,更急者可要求日行四百、五百甚至六百里 。
干清门外,办事员送完奏折并不就走,因为前次送皇帝批阅的奏折将从凌晨三时起陆续发下 。干清门石栏的白纱灯如果移上台阶,朱批的奏折就快出来了,各部院办事员再领回自己单位 。
皇帝的朱批奏折
经皇帝亲笔批示的朱批奏折,具有法律和行政效用 。雍正时规定,得到皇帝御批的奏折必须缴回宫中储存 。军机处设立后,朱批奏折必先交到军机处抄录副本存查,称为“奏折录副” 。回缴宫中的奏折和军机处抄录的副本,成为今天重要的清史档案 。如《乾隆宫中奏折档》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而军机处奏折录副,存于紫禁城西城墙内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


台北故宫推出康熙朱批的“朕知道了”纸胶带,引发网友热捧 。(网络图片)
朱批内容可能是严肃的政治指令,更多时候是简单的“知道了”“欣慰览”“欣悦览” 。台北故宫博物院把康熙的朱批“朕知道了”做成胶带,成为最受游客欢迎的博物馆纪念品 。


湖广总督杨宗仁以“奴才”自称,雍正朱批:“称臣得体 。”
皇帝面前,写奏折的人怎么称呼自己,满汉有别:自称“奴才”的必是旗人大臣,汉人官吏只能称“臣” 。也有汉人官员愿意套近乎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份雍正年间湖广总督杨宗仁的请安折,杨在里边自称奴才 。雍正认真地用朱笔划去“奴才”,在旁边写个“臣”字,并批示:“称臣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