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古代名士不得不说的怪癖,一山还有一山高( 三 )


后来温峤又做了不少事 。献治国之策,奏报军国要务,劝农耕,要求不在前线的官兵,都要耕田,精简机构官员等等,都非常务实 。咸和二年(公元327年)苏峻之乱的时候,温峤支撑大局,化解了庾亮、陶侃之间的矛盾,即便粮草用光也坚决不避让,还亲自写文激励将士,“声气激扬,流涕覆面” 。最后叛乱得以平定,不得不说,温峤的功劳最大 。
然而这样的人,当时被评为第二等名流,身后也不显名 。仔细想来,大约是因为温峤无癖,硬要说有什么沉溺其中的爱好,可能就是中规中矩的忠君爱国了 。这算什么!
因此温峤做不了一等一的名士 。
魏晋时候的名士是什么样呢?大概就像东晋末年王恭所讽刺的那样,“名士不必须奇才 。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非是名士有怪癖,而是将有怪癖、不讲究实务的人称为名士 。当天下皆以此为风气,说多做少的时候,于家国百姓而言,又有什么用处呢?
【那些古代名士不得不说的怪癖,一山还有一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