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下捉婿是什么意思?宋代科举造大批剩男剩女

宋朝是我国科举制度最完善的时代 , 考试取士为朝廷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 , 科举胜出者名利双收待遇丰厚 , 致使人们把赶考走仕途作为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 , “不及第不成家”便成了一些人的誓词 。
“十年寒窗无人问 , 一日成名天下知” , 当时评价一个家族兴盛的标志是看其有几人登科或几个女子嫁给士子 。这样 , 金榜题名的士人就成了豪富之家择婿的首选 , 但大宋官位毕竟有限 , 经不起天下人争抢 , 只有佼佼者才有望胜出 。
“女怕嫁错郎” , 既然做官的吃香 , 大家闺秀们便挤破头争当“官夫人” , 于是出现宋朝特有的“榜下捉婿”怪圈 。那么什么是榜下捉婿呢?
“榜下捉婿”是宋代的一种婚姻文化 , 即在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全家出动 , 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 , 那情景简直就是抢 , 坊间便称其“捉婿” , 宋人笔记对“榜下捉婿”多有涉及 。这种近似金钱交易的“捉婿”蕴涵了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 , 它说明宋时经济崛起 , 富裕起来的平民阶层渴望跨入上层社会 。
宋人把“择婿”说成“捉婿” , 又戏称为“脔婿” , “脔”乃肉块 , 可谓比喻形象 , 又颇带讽刺意味 。在科场选婿者 , 不乏“饥不择食”者 , 将习俗所重视的阴阳吉凶、家世背景等都抛之脑后 , 甚至是这位新及第进士是否还是单身都来不及考虑 。
曾有一个新及第的年轻举人 , 体貌亦不凡 , 为一权势之家看中 , 其家便派出十多个壮丁将青年簇拥至其家 , 该青年既不拒绝 , 也不逃避 , 而是欣然而往 。不多时 , 一位着高官袍服的人来到青年面前 , 问道:“我只有一个女儿 , 长得并不丑陋 , 愿意嫁与公子为妻 , 不知可否?”
此青年深深鞠了一躬 , 推辞道:“我出身寒微 , 如能高攀 , 固然是件幸事 , 要不您等我回家和妻子商量一下再说 , 怎么样?”围观众人见状哄堂大笑 , 随即散去 。
有时年龄也是可以不考虑的 , 有一个叫韩南老的人 , 考中了进士 , 很快便有人来向他提亲 , 他并未拒绝 , 而是作了一首绝句“读尽文书一百担 , 老来方得一青衫 。媒人却问余年纪 , 四十年前三十三 。”
【榜下捉婿是什么意思?宋代科举造大批剩男剩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