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大家钱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二 )


昆明经常闹水患,钱沣还曾因此提出一套治河方案,并出钱资助家乡的水利工程建设 。钱沣死后被葬在昆明龙泉镇的羊肠树北山,现今,他的墓已被修复,并列入了昆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嘉学术以考据为风尚,学者沉浸于训考订,逃避现实问题,但这一时期也并非完全死寂,一位久负盛名的考据学宗师就发出了“以理杀人”的控诉,他就是戴震 。戴震生活在一个考据学兴盛的时代,但统治者范社会道德的意识形态还是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继承了传统儒学的纲常伦理思想,形成一套严密完整的伦理思想体系,并把它当作天理的体现,为现存社会秩序的合理性及君权的合法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封建伦理道德得到进一步宣扬;各地的“忠义牌坊”“孝子坟“节妇祠”纷纷建立起来 。
在理学意识形态的控制下,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天理为正,人欲为邪,人们做出的任何判断不是出于邪,就是出于正;不是出于欲,就是出于理 。只要自己在主观上没有邪念、私欲,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即所谓“不出于欲则出于理” 。结果,嘴上讲的总与现实不符 。封建理学逐渐成了一班获取功名富贵的士大夫的“敲门砖”,他们一旦获得官位,“理学”就成了这班杀人不见血的道学家手里的凶器声戴震自幼随父亲经商,东奔西走,能够了解一些市民阶层的想法和要求,能体会到一般民众的痛苦 。尤其是在他的后半生经历了各地农民起义斗争,亲自看到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于是就把对统治者和理学的抨击写入了自己的著作中 。但严酷的文字禁忌,迫使戴震不得不采取隐晦的方式,不能公开打出反儒的旗帜 。
他利用当时最为流行的考据学为武器,借着维护孔孟的旗号,撰写了《原善》《孟子字义疏证》等著作,批判了“理学”吃人、杀人的本质 。他在《孟子字义疏证》一书中提出人的欲望本身就是“理” 。而“欲”指人所有的欲望,既包括了基于“血气之自然”的耳目口鼻之欲,也包括了基于“知”的理义之欲 。他认为“欲”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没有“欲”,人类的生存活动也就无从展开他说:南宋以来,那些理学家讲什么“存天理,灭人欲”,但是人欲就是“老百姓的饥寒愁怨,饮男女的常情”,所谓“理”也离不开这些东西,没有“人欲”就没有所谓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