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渤海国:扳倒武则天,帮助金朝灭辽

历史上的女真民族是一个活跃的民族,但是人们往往十分熟悉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和女真人演化而成的满族建立的清朝 。其实,早在唐朝武则天时期,广袤的东北地区就曾屹立着一个盛极一时的女真国家——渤海国 。虽然关于渤海国的史料存世不多,但是《新唐书》还是记载了渤海国的来龙去脉 。
“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姓大氏 。高丽灭,率众保挹娄之东牟山,地直营州东二千里,南比新罗,以泥河为境,东穷海,西契丹 。筑城郭以居,高丽逋残稍归之 。万岁通天中,契丹尽忠杀营州都督赵翙反,有舍利乞乞仲象者,与靺鞨酋乞四比羽及高丽馀种东走,度辽水,保太白山之东北,阻奥娄河,树壁自固 。”
“武后封乞四比羽为许国公,乞乞仲象为震国公,赦其罪 。比羽不受命,后诏玉钤卫大将军李楷固、中郎将索仇击斩之 。是时仲象已死,其子祚荣引残痍遁去,楷固穷蹑,度天门岭 。祚荣因高丽、靺鞨兵拒楷固,楷固败还 。于是契丹附突厥,王师道绝,不克讨 。祚荣即并比羽之众,恃荒远,乃建国,自号震国王,遣使交突厥,地方五千里,户十余万,胜兵数万 。“
”颇知书契,尽得扶馀、沃沮、弁韩、朝鲜海北诸国 。中宗时,使侍御史张行岌招慰,祚荣遣子入侍 。睿宗先天中,遣使拜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所统为忽汗州,领忽汗州都督 。自是始去靺鞨号,专称渤海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四·渤海传》
总结起来,渤海国能建立的原因一是要感谢唐朝刺史赵文翙,二要感谢契丹,三要感谢突厥 。总之,渤海国算是捡了大便宜 。算起来,渤海国的建立者大祚荣和满族创始人努尔哈赤算是同源 。不过大祚荣祖籍属于粟末靺鞨,努尔哈赤祖籍属于黑水靺鞨 。
注:靺鞨是先秦时代的肃慎,以供奉“楛矢石砮”闻名 。汉朝时,又改称“挹娄”;南北朝时,又称“勿吉”;隋唐时,才称“靺鞨” 。不过此时的靺鞨已经分为七部:安车骨部(阿什河流域)、坲捏部(兴凯湖附近)、号室部(乌苏里江流域)、伯咄部(松花江拉林河流域)、黑水部(松花江、黑龙江合流处)、白山部(长白山地区)、粟末部(松花江鞨牡丹江上游,最靠近汉地的部落,故而最早萌发了民族意识,最后也把这种民族意识间接传递给了其他女真部落 。)
武则天时,营州(辽宁朝阳市)都督赵文翙刚愎自用,视契丹如奴仆,坐观其族饥饿而不赈济 。契丹族李尽忠、孙万荣愤恨之余,旋即起兵攻杀赵文翙,开始武装反唐 。除了契丹族外,和契丹比邻而居的靺鞨人也参加到李尽忠的起义队伍中 。于是,武则天随即征发军队讨伐 。敌我悬殊,契丹人一边设伏硖石谷(迁安),一边释放俘虏引诱唐军入伏 。硖石口之战,唐军几乎全军覆没 。武则天震怒之余,准备再次征发军队平叛 。同时,东突厥可汗趁李尽忠病死,率军袭击了契丹人 。契丹人反应过来后,又召集残部突入河北地带,其兵锋一度波及今河间地区 。这下,受到震动的唐朝毫不拖泥带水地集合17万军队立即开赴前线 。两军再战硖石谷,唐军又败,契丹人一度入无人之境 。同时,契丹人又喊出了一句口号,”何不归我庐陵王(将皇位还给退位的唐中宗)“无疑,此两战对晚年武则天的政治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这也间接促成了705年唐朝大臣逼迫武则天退位的神龙政变 。当然,对武则天来说,此时继续调动兵力平叛当是不得不做的头等大事 。
同年四月十八日,武则天再次征发20万大军征讨契丹,但屡战屡败的唐军恐惧对敌,只是退守今安阳地区畏缩不战,契丹势力深入到今石家庄赵县地区 。恰在此时,突厥人再次袭破孙万荣老巢 。于是,汇同契丹人叛乱的奚族人叛变在后,唐军攻击在前,契丹人一路溃逃到今通州潮白河流域,孙万荣仅存数骑,被唐军追及斩首 。平定了契丹人后,唐军一路深入,兵锋直指靺鞨人 。靺鞨首领乞四比羽、乞乞仲象先后败死,只剩乞乞仲象之子大祚荣率残部窜逃 。看到唐军紧追不舍,大祚荣旋即列阵天门岭 。天门岭一战,唐军再次战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