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昌邑城东隅社区姜家大湾北埃,翠草的绿意开始褪去,碧树在秋风的凉意中微黄 。
300年前,在此居住的昌邑人,被历史裹挟着沉浮,出走九州,为后人唏嘘凭吊 。其中,李煦家族便是代表 。
这个家族,有着层层叠叠的《红楼梦》影子:李煦的生母文氏与曹雪芹祖父曹寅生母孙氏均为康熙帝保姆;李煦与曹寅共事多年,同为康熙帝耳目近臣;李曹两人还有着葭莩之戚的亲密关系——李煦之妹,即为曹寅之妻、曹雪芹之祖母 。
李煦的经历,连同他的“虚白”斋号,被拆乱打碎,融进红楼梦中 。
苏州李府半红楼
台湾学者皮述民先生提出“苏州李府半红楼”,他认为《红楼梦》的史事素材有很大一部分是取自于苏州织造李家 。可以肯定,取自于江宁曹家和苏州李家这两家的史事素材加到一起,恐怕也只占《红楼梦》素材的一小部分,而更多部分还是曹雪芹从他所接触的现实生活及传统文化中所汲取得到的 。
皮述民先生在分析《红楼梦》处理史事素材时说,“可知雪芹不是要把许多史事写到像,他是有意要把它们写到不像”,但“在不像之中,有其象征的意义和影射的痕迹” 。
正可谓,假作真时真亦假 。在真实的历史中,苏州李府的顶梁柱李煦,却真切地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留下一串串足迹,也为那个时代的宦海风云留下清晰缩影 。
“李煦,本姓姜 。他的父亲是李士桢 。”昌邑市博物馆研究员王伟波先生介绍道 。
昌邑姜氏,始于北宋靖康年间 。姜氏始祖姜喜为避金乱,自东牟宁海彤岭迁入昌邑北岔河庄(今高戈庄) 。昌邑姜氏数百年来一贯秉持耕读传统,尤以医术见长 。
自元末姜叔宝为地方医官,家族医声大盛,入明以后更是数代御医 。自六世姜镗始,家族以科举入仕;九世姜默若,即李士桢祖父,习科举之道 。姜默若生三子,姜沱、姜淘、姜演,姜演即为李士桢父亲 。
本可安心耕读的姜氏族人,在历史浪潮中,亦如一叶扁舟,飘荡难定 。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军第二次攻入河南、山东等地 。腊月初八,昌邑城被数万清兵围困,城内书生在寒冬中换上铁甲,在城头誓死抵抗 。十六日晨,清兵架木梯攻破昌邑城,城头官绅士子烈烈而死者70余人 。
23岁的姜士桢与他的父亲姜演在守昌邑城东南角时,城陷被清军掳去 。而他的族兄姜士枟、族人姜自茂、姜惺法、姜恂法、姜鲤等皆壮烈殉难,姜自茂之孙姜侗守东城,一家二十余人并死,可谓惨烈 。
血雨腥风后,崇祯十六年(1643年)初,清军班师 。姜士桢随军来到辽东,被正白旗佐领李西泉认为义子,遂由姜氏改姓李氏 。
转眼到了大清朝的顺治四年(1647年),清廷在八旗中选举人才,李士桢以贡生的资格参加廷对,中取第十六名,授长芦(沧州)盐运判官 。自此,开启了他的宦海生涯 。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李士桢调任广东巡抚 。他提出了励官方、肃武备、端士习、清钱粮、慎刑狱、革火耗、禁私派、除私税、严保甲、弭盗贼、厘盐法、饬海防、省讼词、劝输将、汰冗役、省差扰十六条为政方针,对整顿三藩之乱后的广东起到积极作用 。
康熙二十六年,李士桢举荐了潮州知府林杭学 。因林杭学曾投效吴三桂,故此事受到了左都御史王鸿绪的弹劾,李士桢乃引咎辞职 。另李士桢与权臣鳌拜交往过密,则是此次被参辞职的幕后原因 。
李士桢离任之日,士民罢市,奔走相告,夹道送行,并为他立祠于五仙门外,又入祀省城名宦祠 。致仕后,李士桢定居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栽花置草,作文读书,过着简朴的生活 。后康熙帝南巡北归,曾驾临李士桢宅第,慰劳再三 。康熙三十四年三月二十二日卒,年75岁,葬于通州红果园 。
- 揭秘:国姓爷郑成功为何被日本人视为民族英雄?
- 揭秘古韵:积淀历史的羌族音乐
- 揭秘:隋朝大臣薛道衡是怎么死的?
- 揭秘:清代皇子的读书生活是怎样的?
- 揭秘:荆轲刺秦王的情节是谁一剑砍断荆轲腿?
- 从才人到一代女皇:揭秘武则天上位的步步惊心
- 揭秘:中国古代的四大笑星排行谁位居第一?
-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为何要放走前朝皇帝元顺帝?
- 揭秘中国帝王之最:历史上出现过多少位太上皇?
- 李煦的一生为康熙效命,备极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