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是表现爱情主题吗?表面求凰,实则求贤

从中学语文课本到各种 《诗经》译注本和鉴赏辞典等 , 几乎异口同声都讲《关雎》是表现爱情主题的诗 。事实果真如此?
《闺意》传递考生不安
其实 , 表面上写男女爱情的诗 , 主题未必就是爱情 。譬如唐代诗人张籍的 《节妇吟》:君知妾有夫 , 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 , 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 , 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 , 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 , 何不相逢未嫁时?
如果单从字面上看 , 这首诗写的是节妇拒绝一位多情男子追求的诗 。实际上 , 作者张籍不过是托意爱情而拒绝李师古的聘任 。张籍于贞元十五年登进士第 , 直至元和元年 , 朝廷才给了他一个太常寺太祝的小官 。这时李师古给予张籍优厚的待遇 , 辟聘其为从事但遭婉言拒绝 。
类似的诗还有很多 , 譬如人们所熟知的《闺意》:房昨夜停红烛 ,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 画眉深浅入时无?张籍升为水部员外郎后 , 有位叫朱庆馀的年轻人在参加科考前写了这首诗向张籍征询意见 。诗人以“新妇”自比 , 以“舅姑”比主考官 , 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 , 以“夫婿”比张籍 , 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不安和期待 。
张籍于是写了一首同样巧妙的诗《酬朱庆馀》 。诗中把朱氏比作越州镜湖的采菱女 , 并在后两句中肯定其才艺出众:虽然有许多姑娘穿着贵重丝绸制成的衣服 , 可并不值得人们看重 , 采菱越女唱的一首“菱歌” , 足以抵得上万金 。两首诗珠联璧合 , 遂成诗坛佳话 。
《关雎》意为求贤揽才
经书堪为思想、道德、语言、行为、艺术等标准规范 , 被儒家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传之万代而不易的书 。《关雎》作为儒家六经之一《诗经》的首章压卷之作 , 怎么能没有象外之境呢?
春秋时期 , 各国之间的外交 , 经常用歌诗或奏诗的方法来表达一些不想说或难以言喻的话 , 类似于现在的外交辞令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有言:“《诗》三百篇 , 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是解读《诗经》的一把钥匙 。难道“圣贤发愤”就作爱情诗吗?如果真是这样 , 那“圣贤发愤”恐怕就得改成“圣贤发情”了吧 。
其实 , 《关雎》并非爱情诗 , 也不是借助爱情说所谓君臣关系 。其精神实质 , 就是两字“求贤” , 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找人易 , 找人才难 。”
具体来看 , “关关雎鸠 , 在河之洲” , 指的是贤才在野 。“窈窕淑女 , 君子好逑” , 求贤若渴之谓也 。“参差荇菜 , 左右流之” , 是四处求贤之意 。“窈窕淑女 ,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 辗转反侧” , 讲的是求贤不得、昼夜难眠之意 。“窈窕淑女 , 琴瑟友之” , 这是善待贤才、和睦相处的表态 。“窈窕淑女 , 钟鼓乐之” , 迎接贤才会如迎亲娶妻一样隆重庄严 。
表面句句求凰 , 实则字字求贤 。这正是:雎鸠夫妻共颉颃 , 关关和鸣君臣襄 。孔子尚德如好美 , 文王求贤若求凰 。辗转反侧思窈窕 , 寤寐求之觅栋梁 。圣贤发愤诗三百 , 关雎言志意味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