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重新述说了诗人与草原之间的空间关系 。在人类生存境域中,时间与空间的经纬交织成人的此在,卡西尔曾经说过:“空间和时间是一切实在与之相关联的构架 。我们只有在空间和时间的条件下才能设想任何真实的事物 。”②诗人之所以要将远方之远“归还草原”,意在表明自己从草原这个神秘空间的退场,不入住和占有此间,不与草原发生内在的空间关系,神圣草原因为没有“我”的侵占而相对于“我”来说得以完整,“我”因为没有入住草原并沉迷于神秘之间而将草原的神秘性永远存放到想象之中 。
因为草原的神秘幽远被保持到想象之中,草原在“我”的视野上从此“缺席”,草原的空阔退隐之后,手中的事物开始鲜明呈现 。这鲜明呈现出来的事物是什么?是“木头”,是“马尾” 。木头和马尾的出场,将草原的历史带走又将草原人的历史带来,“木头”和“马尾”组合成的马尾琴,是一个民族情感的凝聚、智慧的结晶与生命的象征 。在马尾琴上的木头和马尾不再是原初形态的木头和马尾,已经同人类的历史、人类精神生活联系在一起,它们有点像海德格尔描述的那双破损的鞋具,开始去却其作为器具的有用性,直接敞现存在本身 。看看海德格尔对这个破损鞋具的描述吧:“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 。这硬邦邦、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聚积着那寒风陡峭中迈进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垄上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 。皮制农鞋上粘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 。暮色降临,这双鞋在田野小径上踽踽而行 。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谷物的宁静的馈赠,表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眠 。这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隐含着分娩阵痛时的哆嗦,死亡逼近时的战栗 。这器具属于大地,它在农妇的世界里得到保存 。”③在海德格尔这段富有诗意的描述里,我们看到了鞋具与农人生命的粘连 。海子笔下的“木头”“马尾”也与那鞋具一样,同草原人的生活与生命密切粘连在一切,不可分离 。在木头和马尾交合而成的马尾琴不断的倾诉中,草原人的历史得以留存 。
第二节诗人再次凝视远方,对它作出寻思,“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这里涉及到死亡与生存的关系问题 。海德格尔指出:“死作为此在的终结乃是此在最本己的、无所关联的、确知的、而作为其本身则不确定的、不可逾越的可能性 。死,作为此在的终结存在,存在在这一存在者向其终结的存在之中 。”④海德格尔言说死亡其实就是在言说生存,他强调生存是向死的存在 。在这个意义上说,远方的存在也是面向死亡的存在,而作为远方在死亡中凝聚的生命形态,这里的“野花”携带的意蕴是丰厚的,它不再只是第一节中那个存在于现实中的具体实在的物象,而是更多的呈现着象征意味 。野花的馥郁馨香与勃勃生机是由死亡赋予的,由远方广漠的死亡所凝聚而成的野花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它是不死的 。所谓不死的事物是抽空了时间与空间的事物,或者说是时间与空间永远凝固着的事物 。时间与空间在什么情形下会被抽空呢?或者时间与空间什么状态下会永远凝固呢?只有当一种物质积聚为一种精神,或者沉淀为一种文化时才有可能 。因此,这不死的野花就是草原文化的隐喻,或者说就是草原精神的象征 。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海子《九月》原文与赏析】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 宋朝李纲是什么人《望江南》李纲作品赏析
- 《西江月》贺铸词作鉴赏
- 《农家望晴》雍裕之,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 马致远《寿阳曲middo;远浦帆归》赏析
- 王之涣《宴词》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范仲淹《御街行middo;秋日怀旧》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岑参《太白胡僧歌》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岑参《成王挽歌》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海子《我请求:雨》原文与赏析
- 【凉州词】原文注释点评鉴赏,作者薛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