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期间,到底是什么人在给林则徐担任翻译?( 二 )


【虎门销烟期间,到底是什么人在给林则徐担任翻译?】求贤若渴,可以形容林则徐对翻译人才的迫切 。求知若渴,可以说明林则徐对外国事物了解的积极态度 。林则徐平时喜欢广泛搜集英文资料,如英文报纸、书籍、地图、知识手册等 。连虎门销烟当天,他还向出席销烟活动的英国人索要英国地图等资料 。因此,林则徐有大量的翻译工作需要做,仅仅四个翻译是不够的 。
从后来的史料中,又陆续发现了很多人 。据《中国近代通事》记载,在林则徐的书信、书籍中都记录了身边翻译的名字,如陈耀祖、温文伯、周文 。更夸张的是,还有一位口吃的翻译 。据“桑达号”一位船员日后回忆,在林则徐接见他们时,担任翻译的竟然是一位口吃患者,而且还很紧张,说出来的英语很难听懂 。不过,从中也可以看出,林则徐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很迫切 。
林则徐雇佣翻译,并不一定只要求英语特别好,有时连会几句英语的厨子都会挖过来 。两个曾在外国商馆做饭的中国厨师,因为会几句广东英语,被林则徐高薪挖来 。挖会英语的厨师过来有何用,除了做饭还是做饭?其实不然,根据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性格推测,他雇佣厨子,更大原因是,希望通过他们了解洋人的生活习性,比如生活习俗、饮食习惯等等 。
不仅有厨师,还有医生 。在伯驾诊所工作的部分人也被林则徐请来 。与雇佣英语厨师同理,林则徐通过这些给洋人看病,又懂英语的医生,就可以掌握洋人的生理、健康情况 。在那个年代,国人普遍相信洋人的腿不会打弯,林则徐的认知水平也差不多 。因此,雇佣这懂种医学的翻译,对全方位了解洋人很有帮助 。
以上可以看出,林则徐首先是一个广纳贤才的高官,这点非常难得 。但限于当时环境的封闭,中国对外国知之甚少,英语翻译人才也极度缺乏,林则徐雇佣翻译也不能不将就 。更重要的是,清廷始终没能培养出一支官方翻译队伍 。在用人之际,林则徐一边将就用人,一边还要对这些翻译严加防范 。
后来,林则徐被革职,琦善代替他赴广东与英方交涉 。林则徐对琦善的翻译大加指责 。据他在《洋事杂录》一书中多次提到,琦善的翻译是“夷目颠地之汉仆” 。“颠地”是英国鸦片走私贩子,“汉仆”就是汉奸的意思 。或许林则徐对翻译这一职业还是有很深成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