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文武状元,为什么文状元那么出名?武状元却籍籍无名

翻开中国的科举史 , 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 即:在科举过程中 , 文状元名人辈出且青史留名 , 比如柳公权、文天祥、杨慎等 , 但几乎是同时出现的武状元 , 却鲜有出名的将军 , 你能想出一个吗?
按道理说 , 对中国这样的战斗民族来说 , 战斗频繁发生 , 武状元是有用武之地的 。战斗的机会很多 , 武状元起点那么高 , 成为一代名将和青史留名的机会应该更大 。
然而 , 从历史上看 , 至少相比历史上政绩斐然的文状元而言 , 武状元还真没什么可说的 , 除了郭子仪之外(不是武状元 , 当时还没有武状元之称) , 其他的要战绩没战绩 , 要名气没名气 , 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
武举究竟考什么?
武科举要比文科举晚一些 , 杨广开启科举的100余年之后 , 西元702年武则天首开武科举 , 由兵部主持 。一直到1901年的清朝 , 持续1200多年的武举才被废除 , 和文科举几乎是同时 。
那么 , 武举究竟考什么呢?这要看具体朝代 , 其中元朝忽略不计 , 大部分时期都不开科举 。
(1)唐朝时期 , 主要考举重、骑射、步射、马枪等技术 。让人无语的是 , 唐朝武科对考生外相貌亦有要求 , 要“躯干雄伟、可以为将帅者” 。因此 , 郭子仪应该相貌不凡 。
(2)宋朝时期 , 武科考试内容出现了重大变化 , 即:规定武举不能只有武力 , 要“副之策略” , 问孙吴兵法等 。所以 , 南宋出名将并非偶然 , 与之也有一定关系 。
(3)明朝时期 , 规定“先之以谋略 , 次之以武艺” , 如果在答策的笔试中不及格 , 不能参加武试 。换言之 , 如果没有军事天份 , 那么即便四肢发达也没用 。
(4)清朝和明朝相反 , 先考个人武力 , 首先考试骑射 , 然后比试力气 , 重点在于“骑射功夫” , 和清朝国策一样 。合格者才考笔试 。
武状元为何没落?
从上面来看 , 唐宋明清都有武科 , 考试内容也不能说太差劲(除了唐朝主要看力气 , 缺少谋略考试之外) , 也出了不少武状元 , 国家也很重视 , 为何鲜有武状元最终成为一代名将呢?
需要说明的是 , 唐朝首开武举 , 但一开始并没有设置武状元 , 所以郭子仪不是武状元 。直到宋神宗时期(1067-1085) , 中国才出现第一名武状元 。
(1)武状元身份非常尴尬 , 空降一个武将 , 军队系统的人不喜欢;因为文武对立 , 文官系统的也不喜欢 , 所以即便是武状元 , 也很难有什么发挥空间 。
(2)国家承平时间 , 录取的武状元 , 基本上没什么用武之地;国家危难之际 , 录取的武状元 , 基本上也很难让人放心 。另外 , 军队系统是主将说了算 , 对于武状元 , 未必看得上眼 。
(3)武状元自身能力问题 , 比如清朝重视骑射 , 不太重视谋略等 , 这样的武状元相对能力较差 。况且 , 武状元往往是富家子弟出身 , 没什么战斗经验 , 也不会去想战斗 。
当然 , 这一话题至今没有准确的答案 , 专家也没有对此详细的分析 , 所以也无法说一个子寅卯丑来 。列为读者朋友 , 对此有什么高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