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德里赫middo;斯美塔那是怎样一个人?关于他的评价是怎样的

出生时期
斯美塔那出生在一个酿酒商的家庭里,很小就显露出了非凡的音乐才能 。他四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六岁举行钢琴演奏会,八岁开始作曲 。他的启蒙老师是捷克卓越的音乐家约瑟夫·普罗克什,斯美塔那从他身上得到了很深的教益 。1848年革命事件成为他艺术生涯的转折点 。当1848年革命爆发时,他曾亲身参加反抗异族压迫、推翻封建统治革命运动 。他在这如火如荼的革命现实直接影响之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创作出一系列反映这一伟大事变的作品,包括《两首革命进行曲》、《民族近卫军进行曲》和《自由之歌》等 。革命赋予斯美塔那以力量,帮助他意识到推动现实前进的思想与艺术的功用 。在被迫流亡国外的五年(1855-1861)中,仍时刻关心着祖国 。回国后,以领导捷克民族音乐事业为己任,尤其是在开展民族音乐、民族歌剧方面起着开路先锋作用 。斯美塔那和贝多芬有着类似的经历——失聪,但他的耳聋比贝多芬还要痛苦不堪 。1874年不幸两耳全聋,内心极度痛苦 。开始感到有种刺耳的尖锐声音回荡在脑际,不久以后双耳完全失聪 。与贝多芬不同,他的全聋并没有为自己带来安宁,而是为他带来日夜不休的噪音困扰,据他自己描述,就如同永远置身于一个喧嚣的大瀑布之下一般 。这一病症后来终于引发了精神病,斯美塔那也因此住进了疯人院 。可就在这样的状态之下,他不但没有间断音乐创作,而且不断创作出精品 。他一生中最精彩的一些作品,几乎全是在他耳聋之后创作的,像交响诗《我的祖国》以及带有自传性质的《我的生活》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
个人经历
1884年5月12日,斯美塔那终于走完他一生的道路,死于布拉格精神病院,葬在维谢格拉德公墓的捷克名人祠中 。斯美塔那在捷克古典音乐方面所起的历史作用,可以同格林卡在俄罗斯音乐史上的地位相比,人们常把斯美塔那称为"捷克的格林卡",这确是对他的十分恰如其分的评价 。
斯美塔那用他对祖国——捷克的热爱,创作了很多具有民族风格的作品 。
创作风格先后受到德国古典乐派与浪漫乐派的影响以及李斯特交响诗的影响 。创作范围广泛,包括歌剧、合唱、交响诗、室内乐以及钢琴曲等 。歌剧《被出卖的新娘》(1866)的上演,一举奠定了他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 。他是一位民族作曲家,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提倡民族音乐,他领导的男生合唱团“布拉格赫拉霍尔”以“心向祖国”为号召,在捍卫民族文化的斗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
标题音乐vs抽象音乐
斯美塔那是一位新浪漫主义者,他坚持对标题音乐实效性的坚定信念 。尽管他受到李斯特的深刻影响,但他的交响诗,特别是《我的祖国》中的六首作品简洁、质朴、富有戏剧性,超越了他从前的作品 。
民族特征
也像德沃夏克一样,斯美塔那不喜欢直白地引用民间歌曲 。他认为,把民歌用在娱乐性音乐中,会降低捷克作品在剧院演出的信誉度 。在他的歌剧中,民族音乐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对舞蹈节奏的运用方面 。在《被出卖的新嫁娘》的开头场景中,他还再现了风笛的演奏风采 。
音乐旋律与节奏
斯美塔那在创作令人难忘的音乐旋律方面拥有高超的技能,比如《被出卖的新嫁娘》序曲开头的音乐主题等 。而描述沃尔塔瓦河的著名旋律可能就源自瑞典民歌 。斯美塔那常常用切分的节奏型使其音乐的织体结构充满勃勃生机 。他也用节奏的变化来塑造歌剧中的人物形象,比如在交响诗《莎尔卡》中,他在波尔卡的稳定律动中加入了出人意外的拍子,用来表现武士们带有醉意的狂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