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现代新儒学?现代新儒学的意义是什么( 二 )


2016年9月,南京夫子庙祭孔大典举行 。今年的祭孔大典,以“仁”为主题,在往年祭孔流程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的创意和亮点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现代新儒家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做了初步的反思,这个反思的传统遗留了下来 。梁漱溟起了个头,很多人成为梁漱溟的追随者和同情者 。不过,1920年代反思新文化运动的学派并非只有新儒学,还有个很重要的学派叫做学衡派 。

学衡派最初的据点虽然在南京,但其中不少人后来随西南联大的南迁在云南待过 。学衡派中的主要成员,比如说像吴宓、汤用彤、梅光迪 。吴宓、汤用彤、梅光迪都是哈佛毕业的,提倡人文主义;虽然,他们与胡适都是从美国回来的,但是他们对西方以及由西方所代表的现代化的理解是不同的 。从某种意义上看,学衡派可以看做是新儒家的盟友,他们的口号是“昌明国粹,融化新知”,这八个字我们就可以听出来,在“融化新知”前面有“昌明国粹” 。说到这里,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胡适难道不是也说要“整理国故”吗?这需要做一个辨析 。胡适用“国故”的改变替换“国粹”的概念,是有他的一个深刻的含义的 。国粹这个概念,大家一听就知道,这含有肯定性的价值判断因素在里面 。当我们说国故的时候,只是说它是以前留下来的东西 。胡适有个很好的朋友,叫毛之水 。毛之水说,我们不要光看到国粹,也到看到国渣 。不要光看到里面的好东西,也要看到里面的坏东西 。所以胡适说整理国故的时候,并非是要整理发掘传统中好的方面,而是希望“充分世界化” 。
不过,与学衡派不同的是,现代新儒家构成了一个连续性的传统 。目前,大家在使用现代新儒学这个词的时候,有广义新儒家和狭义新儒家的区别 。广义的新儒家群体中包括了对儒家略有同情的儒家研究者 。狭义新儒家是指继承宋明心性之学的人 。
有一个说法就是:新儒家是熊十力一派的专称 。在“熊系”中,熊十力是精神导师,接下来就是唐君毅、牟宗三和徐复观,然后就是杜维明和刘述先 。
有人认为钱穆不能算是新儒家,一是钱穆不认同熊十力一派的“道统观”,二是新儒家群体在1958年发了一个宣言叫《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钱穆先生拒绝在宣言发表的时候连署 。
的确,新儒家思潮是一个多面相的集合体,其内部有很多分歧 。

新儒家群体中被大家研究很多的是冯友兰先生和贺麟先生 。最能代表冯友兰先生新儒家倾向的书就是《贞元六书》,诸如《新理学》《新新学》《新原道》《新原人》等等 。因为冯友兰先生的思想倾向比较接近程朱,因此我们称为新理学 。他喜欢用共相和殊相来讨论问题,即普遍性和特殊性,他有很强的普遍性的倾向 。而更被我们所熟悉的可能是唐君毅、牟宗三和徐复观 。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的学术生涯主要在港台地区度过,所以有一个专门的名词,把他们称为“港台新儒家” 。他们在港台做了很多的工作,包括与自由主义的论战,这个论战中最为著名的例子,即他们在香港办了一个叫《民主评论》的杂志,与胡适和雷震在台湾办的《自由中国》杂志分庭抗礼,这是自由主义和新儒家正面论战的两个阵地,同样也促进了新儒学思潮的发展 。
我们要知道,在大陆文化自毁的年代,港台新儒家在这样的花果飘零的境况下做了维持儒家一线生机的最为艰辛的工作 。并培养出了一批愿意研究儒家文化的学者,其中包括杜维明,刘述先等等 。最初刺激杜维明进行学术思考的是徐复观,他后来也很推崇牟宗三和唐君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