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是怎么被发现的?又是如何挖掘的

史影疑云
据《尚书》、《史记》、《竹书纪年》等文献记载,距今30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曾存在商王朝,该王朝延续了近500年,是具备疆域国家形态的中国上古历史的开端 。第一位商王名汤,于公元前16世纪初在亳都建国,并迅速征服了周邻势力,稳定了商王朝的政治版图 。商朝的王位继承采用“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办法,前后共有31位商王 。
商朝的都邑曾数度迁徙,自前1319年第20代商王盘庚迁都至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国,经历了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共8代12位国王273年的统治,一直是中国商代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商灭亡后,逐渐沦为废墟 。
南北朝时期,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殷墟的位置进行了较为确切的描述 。宋、元时期,安阳一带多有青铜器出土,引起关注,但被认为是商王河亶甲的相都 。
【殷墟是怎么被发现的?又是如何挖掘的】铁云藏龟
小屯位于安阳市西郊洹河岸边 。这一带地势略高,因此战国以来,特别是隋唐时期一度被当作埋葬亡灵的理想地点 。直到明朝时,才成为由数户人家组成的一个居民点 。清末以来,小屯居民在耕作中常从地下挖到碎骨片 。19世纪末,当地传闻碎骨即所谓的龙骨,可以治病,于是村民收集碎骨片,或留作已用,或卖给中药铺 。从此,“龙骨”被源源不断地从地下掘出 。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购药,在北京发现中药店中所售龙骨上刻有一些很古老的文字,意识到这是很珍贵的文物,开始重金收购,进而考证出这些“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王懿荣义愤自尽,所收藏龙骨由其子转售晚清学者刘锷 。1903年,刘锷将其收藏的甲骨编印出版,成为第一部甲骨文著录《铁云藏龟》 。
发现商代甲骨文的消息传开后,整个学术界为之振奋,许多学者加入到收藏甲骨的行列中来 。各中药铺中的“龙骨”,一时间身价百倍 。由于贩卖甲骨有暴利可图,古董商人便把甲骨的出土地点隐瞒起来 。1908年(一说说1910年),罗振玉经多方探求,始知甲骨出于“滨洹之小屯”,于是多次派人去那里收购甲骨,并对其上文字作了一些考释,认为小屯就是文献上所说的殷墟,至此,殷墟遗址第一次被学术界所知 。1917年,王国维对甲骨文上的资料进行了考据,整理出商王世系表,进一步证实小屯就是盘庚迁都的都城 。
出土过程
1928年,在傅斯年大力支持下,开始对殷墟进行第一次为期18天的试掘,总共出土800余片有字甲骨以及铜器、陶器、骨器等多种文物 。1929年春,由李济主持对殷墟的正式发掘 。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共进行了15次科学发掘,找到了商王朝的宫殿区和王陵区,证实了《竹书纪年》关于商代晚期都邑地望的记载,使得殷墟遗址曾经是商代晚期都邑成了不可动摇的结论 。
1950年,武官村大墓发掘,成为新中国首次殷墟发掘 。1976年,小屯西北地发现商王武丁配偶“妇好”之墓 。到1986年,已经对十几个点进行了20多次的发掘,获得了刻字甲骨15万片左右 。1999年1月,在殷墟遗址东北部地下约2米深处,发现一座规模巨大的商代城址,这座城址的年代略早于作为商王朝晚期都邑的传统概念上的“殷墟”,分布上与旧的“殷墟”范围略有重叠,但整体在洹河北岸,学术界将其命名为“洹北商城” 。
随着考古发现的不断丰富,殷墟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宽,从殷墟文化分期到环境(如地理、地貌、植被、资源、动植物)等;从人种、人口、家族组织,到建筑业、手工业(如铸铜、制玉、制陶、制骨);从农业到埋葬制度、祭祀制度;从文字到艺术以及晚商社会的性质等,商朝逐渐成为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