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外国人震惊的中国古代炼钢锻造技术!

三国中有一典故,蜀汉著名的兵器制造家蒲元在斜谷口(今陕西周至县西南),“镕金造器,特异常法”,为诸葛亮铸刀三千口 。刀铸成以后,为了检验质量,蒲元让士兵用竹筒灌满铁珠,举刀猛砍,如截刍草,竹筒断而铁珠裂,人们交口称赞蒲元铸造的钢刀是能够“斩金断玉,削铁如泥”的“神刀” 。无论是夸张还是事实,中国传统的刀剑工艺在当时确实是属于世界顶尖水平 。
那么如此神刀到底是如何锻造而成?首先我们从中国的炼钢技艺开始讲起
中国其实在春秋晚期时期就有炼钢工艺了 。考古工作者曾经在湖南长沙杨家山春秋晚期的墓葬中发掘出一把铜格“铁剑”,通过金相检验,结果证明是钢制的 。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中国最早的钢制实物 。也是我们所提出观点的铁证,说明我国的炼钢工艺已经至少有2500元的历史(实在是令人惊叹!)
(湖南长沙杨家山春秋晚期的墓葬中发掘出一把铜格“铁剑”)
而炼钢工艺对刀剑品质的影响又体现在哪里呢?这里我们做一个比较,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西方古罗马士兵使用的刀剑是熟铁的,在战场上交锋时一刺便弯,再刺之前非要放在地上用脚踩直不可 。而中国的楚国制造的钢铁兵器已经闻名天下 。
《史记·礼书》和《苟子·议兵篇》中都谈到楚国的宛(今河南省南阳)出产的兵器刃锋象蜂刺一样样厉害 。公元1世纪时欧洲人普利尼都曾经说过:“虽然铁的种类多而又多,但是没有一种能和中国的钢比美 。”而考古学家通过对于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部分钢兵器进行的科学检验,更加实际得揭示出中国最古老的炼钢法 。
这里小编先给大家科普下钢铁的概念:生铁、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在于含碳量上,含碳量超过2%的铁,叫生铁;含碳量低于0.05%的铁,叫熟铁;含碳量在0.05%-2%当中的铁,称为钢 。中国古代最早的炼钢工艺流程是:先采用木炭作燃料,在炉中将铁矿石冶炼成呈海绵状的固体块,待炉子冷后取出,叫块炼铁 。块炼铁含碳量低,质地软,杂质多,是人类早期炼得的熟铁 。再用块炼铁作原料,在碳火中加热吸碳,提高含碳量,然后经过锻打,除掉杂质又渗进碳,从而得到钢 。这种钢,叫块炼铁渗碳钢 。而我们之前提到的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钢兵器,都是用块炼铁渗碳钢制造的 。
虽然用块炼铁透碳钢制造的刀,比较锋利,但仍然达不到能够“斩金断玉,削铁如泥”的程度 。因为这种钢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还是算不够好,炼这种钢碳渗进的多少,分布的是否均匀,杂质除掉的程度,都非常难掌握,而且生产效率极低,这也使得做出的刀剑品质难以把控 。为了提高钢的质量,中国古代工匠发明出了至今仍然为人所称道的古法百炼钢工艺 。
所谓“百炼钢”,是将块炼铁反复加热折叠锻打,目的使钢的组织致密、钢体的成份更加均匀,减少杂质,从而提高钢的质量 。用百炼钢制成的刀剑质量很高 。1974年,山东省临沂地区苍山汉墓中,出土了一把东汉永初六年(公元112年)制造的钢刀,全长111.5厘米,刀背有错金铭文:“永初六年五月丙午造卅湅大刀吉羊宜子孙” 。“湅”,即是炼的意思 。
(东汉“永初六年”百炼钢刀)
这是迄今为止发掘出的最早的百炼钢类型的产品 。科学检验表明,这把钢刀含碳量比较均匀,刃部经过淬水,所含杂质与现代熟铁相似 。百炼钢的品种繁多,见于记载的有:“五炼”、“九炼”、“卅炼”、“五十炼”、“七十二炼”及“百炼” 。炼字前面这些具体数字的特定含义,研究者一般认为是指加热的次数,即炼了多少火 。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叙述磁州百炼钢的过程,就是连续烧锻百余次,至斤两不减为止 。曹操曾命有司造“百辟刀”五把,在《内诫令》中称它们为“百炼利器” 。孙权有三口宝刀,其中一口名“百炼” 。蒲元为刘备造的宝刀,上刻“七十二炼” 。由此可见,在三国时期,百炼钢已经相当普遍了 。百炼钢的需要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它的原料块炼铁的生产效率很低,并且冶炼出来以后必须经过“冷化”,才能得到,所以,百炼钢的发展受到限制 。为了突破这种限制,中国古代工匠又发明了一种新的生铁炼钢技术——炒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