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简介晚清名臣洋务运动领导人李鸿章生平

李鸿章(1823-1901) , 晚清名臣 , 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 安徽合肥人 , 世人多尊称李中堂 , 亦称李合肥 , 本名章铜 , 字渐甫或子黻 , 号少荃(泉) , 晚年自号仪叟 , 别号省心 , 谥文忠 。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 , 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 , 授文华殿大学士 , 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 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
【李鸿章简介晚清名臣洋务运动领导人李鸿章生平】还在与太平军作战的时候 , 李鸿章就显露出他与大清国所有官员的不同之处:对外国的科学技术和国内的经济活动有极大的兴趣 。最初的动机是他组建的淮军需要银两购买武器 。当淮军在两岸布满太平军营垒的水道上成功地进行了大穿越进至上海 , 从而一举扫平了长江下游的太平军后 , 李鸿章利用上海富绅的银两引进洋人的机器设备 , 于1863年左右创办了中国第二个近代军工企业:上海洋枪三局(第一个是曾国藩1861年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 。李鸿章算过一笔账:一发英国的普通炮弹在市场上要卖到30两银子 , 1万发铜帽子弹要卖到19两银子 。
创办近代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财力 , 更重要的是思想和观念的更新 。李鸿章曾写有一份描绘蒸汽动力运转的奏折 , 无异于100年前的一篇科普文章:
镟木、打眼、绞镙旋、铸弹诸机器 , 皆绾于汽炉 , 中盛水而下炽炭 , 水沸气满 , 开窍由铜喉达入气筒 , 筒中络一铁柱 , 随气升降俯仰 , 拔动铁轮 , 轮绾皮带 , 系绕轴心 , 彼此连缀 , 轮转则带旋 , 带旋则机动 , 仅资人力以发纵 , 不靠人力之运动 。
在几乎没人知道世界上有蒸汽机的大清国里 , 头上是顶戴花翎、脑后依然拖着辫子的李鸿章 , 能够如此细致地观察蒸汽机的运转原理 , 这着实令人惊叹 。
捻军覆灭后 , 清廷开复李鸿章迭次降革处分 , 并赏加太子太保衔 , 授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 。在湖广总督任上 , 李鸿章一度奉命入川查办四川总督吴棠被参案 。他和吴棠是在皖办团练时期的“金石至交” , 又深知慈禧对吴“圣眷颇隆” , 因此曲意回护 , 以查无实据结案 。回武昌后 , 于同治九年(1870年)初 , 奉旨督办贵州军务 , 镇压苗民起义 。尚未成行 , 复以甘肃回民起义军入陕 , 清廷因左宗棠远在平凉不及兼顾 , 又改命援陕 。但李鸿章实在不愿与左宗棠共事 , 故一再拖延 , 直至六月下旬才抵西安 。七天后 , 因天津发生教案 , 列强军舰麇集大沽口 , 奉密谕“酌带各军克日起程赴近畿一带相机驻扎” 。匆匆赶赴直隶 。
后因成功调解天津教案 , 被任命为直隶总督 , 旋兼任北洋通商事务大臣 。同治十一年(1872年) , 加授武英殿大学士 。自此 , 李鸿章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任上秉政达25年 , 参与了清政府有关内政、外交、经济、军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 , 成为清廷倚作畿疆门户、恃若长城的股肱重臣 。随着李鸿章地位、权利的上升 , 他一手创建出的淮军 , 陆续被清廷派防直隶、山东、江苏、广西、广东、台湾各地 , 成为充当国防军角色的常备军;而以他为领袖 , 由淮军将领、幕僚以及一批志同道合的官僚组成的淮系集团 , 成为当时实力最强的一个洋务派集团 , 并在其带领下 , 开始了中国早期的洋务——自强——近代化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