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普森特别记述了15日 , 也就是大婚的头一天 , 皇家向新娘阿鲁特氏送金册、金节、金印的场面:
下午四点左右 , 抬着皇后凤舆的队伍从皇宫出发 , 由一位蒙古王爷和数位蒙古大臣带队 , 身着盛装 。这位蒙古王爷 , 手捧御用朝珠 , 那是皇帝至高权力的象征 , 如同皇帝亲往一样神圣 , 是最尊贵的礼节 。
簇拥着皇后的金册、金节和金印的迎亲队伍 。
整支队伍的前面 , 有三十匹配有金黄色鞍鞯的白马 , 队伍主体则由众多旗帜和各种不同颜色的三重伞盖组成 。伞上绣有龙凤图案 , 高竿之上有圆形、方形和心形的扇子 , 还有一种红竿子顶端是“金瓜” 。皇帝的三重黄龙伞走在后面 , 再接着是凤舆——黄色丝绸的围帘 , 金色皇冠状的轿顶装饰着龙和凤 , 并没有用珍珠和黄金 , 装饰极其质朴 。
辛普森甚至听到许多人说 , 如此“质朴”的场景 , 还比不过低级官员的婚礼排场呢 。辛普森还了解到 , 凤舆将一直停在皇后府邸前 , 直到她乘坐离开 , 这是中国婚礼一个重要部分 , 即通过公之于众 , 让婚姻拥有了合法性 。当这支队伍返回时 , 金册、金节、金印会置于皇帝黄龙伞和凤舆之前 , 骑兵队则走在最后 。
不速之客
同治大婚的正日是10月16日 , 而细心的辛普森得知:“更确切地说 , 钦天监官员选中的是15日到16日间的夜里 。这是个月圆之夜 。”“人们说队伍约在15日午夜十二点离开皇后府邸 , 这样可以在清晨两点之前到达皇宫 , 过了这个时间将会是不吉利的 。”
各国驻北京使馆里 , 许多人在讨论着如何能看到迎娶皇后 。但人们都清楚 , 这将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 , 因为清廷已照会各国使馆 , 要求每位公使约束自己的国民 , 不要在10月15日或16日外出观看结婚队伍 。辛普森观察到了一种特别的防范措施:
沿着整个新铺垫的黄道——它有两三英里长——我们已注意到 , 通向这条路的每一个街巷口都设置了障碍 。竹子搭就的架子 , 加上帘子 , 遮挡住任何观看的可能 。经向人打听得知 , 那些负责此事的人——礼部官员——就是为了让民众看不到大婚队伍 。
因为有“任务”在身 , 辛普森在友人帮助下 , 由一名中国妇女作为向导 , 进入婚礼队伍途经的某条胡同转角的一个大烟馆 。婚礼队伍将于晚上11点或是稍后从新皇后府邸出发 , 辛普森一行四人早在晚上9点左右就到达隐蔽的“观礼”地点 。他们将窗户上的薄纸戳破 , 朝外面看去:
月圆之夜 , 一切都看得一清二楚 。街上树立着为数不多的灯笼 , 供照明之用 。有许多士兵 , 或说是治安人员——因为他们身着同样的衣服——分散站立着 , 只是在那儿站着 。所有店铺都关了张 , 街上显得有些冷清 。这让人想起与巴黎公社(1871年)作战时巴黎的街道 , 当时所有的店铺和窗户都闭着 , 除了街上的士兵 , 一个人影都没有 。
“天”“人”之际
人群并没有给街上的卫兵带来太大麻烦 , 这显示出北京的一般民众特别和善 , 喜欢成人之美 。
清同治一朝(1862~1874年) , 慈禧太后、恭亲王奕訢联合执政 , 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大臣通力合作下 , 大乱(太平天国、英法联军入侵)之后求大治 , 中国的近代化建设初现端倪 , 国力有所恢复 , 民心稍稍聚拢 , 史称“同治中兴” 。
- 同治皇后红颜薄命:同治的皇后是怎么被害死的
- 同治大婚目击记:英国记者全程报道皇帝婚礼盛况
- 同治皇后尸体不烂之谜同治皇后究竟怎么死的?
- 贾宝玉大婚薛宝钗如何度过尴尬的新婚之夜的?
- 清朝哪位官员因为长相与同治帝相像而升迁很快
- 满清末年的同治皇帝19岁就病死了,是谁隐秘了真相?
- 清朝仅四个皇帝享受大婚待遇:媒人咋变天使?
- 最受欢迎的全球十大婚礼举办地
- 清朝咸丰同治皇帝的墓陵被谁盗了
- 同治皇帝有几个妃子同治皇帝的皇后及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