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1872年10月16日)是同治皇帝大婚的日子 。那时候,同治皇帝十七岁,皇后是十九岁的阿鲁特氏 。
对于同治大婚,当时外国人极感兴趣,他们甚至将清廷公布的一些礼节译成英文并出版 。英国《伦敦新闻画报》特别邀约英国人威廉·辛普森作为通讯员,提供费用,派他前往中国,探个究竟 。
【同治大婚目击记:英国记者全程报道皇帝婚礼盛况】 身兼考古学家、艺术家及旅行家多重角色的辛普森,果然不负所托,他的现场报道后来发表在《伦敦新闻画报》上 。1874年,他在伦敦出版了《迎接太阳:环球旅行》一书,再次详尽记述了目击同治大婚的经过,还配有若干写实性插图 。
庆典前夜
辛普森于1872年8月5日从伦敦出发,9月下旬抵达北京 。他迫不及待地顺着刚刚修整过、洒上新黄土的路面,前往新娘(即皇后)的府邸,看到搭就的架上遍扎彩绸,处处贴着“双倍福佑”的“囍”字 。
辛普森和同伴削好铅笔,拿出画本,要给府邸来个速写 。那年头北京街道上“洋鬼子”很少见,极为引人注目,手拿画本的“洋鬼子”更是稀罕,消息似乎迅速不胫而走,辛普森意外地“身陷重围” 。他描述说:
北京闲逛的人太多了 。这是一条很宽的街道,簇拥着上万人,全都翘首观看我们正在做什么 。周围能看到的人很是心满意足,但外面观众越来越多,这些后来者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他们越发骚动不安,结果互相推搡,离我们最近的被推到中间,我们也被挤来挤去 。
最后,惊动了清朝官员出面干预,辛普森一行才得以解围 。
大婚迎娶皇后,当然要置办皇后的妆奁即嫁妆 。辛普森向好奇的英国读者报告:
婚礼前约一个星期,每天早晨沿着这条路都有行进的队伍……有人解释说它们都是全国各地所进敬奉的礼物,所有物品都送至皇后将要居住的宫中 。……每天拂晓后,出现了长长的抬运物品的队伍,负责的官员以及士兵等,身着有白点的红色衣服 。这些婚礼物品种类繁多,……它们都由黄色和红色丝绸扎系,分别代表着“皇帝”和“婚礼” 。
每天早晨,成群的北京人都出来看皇帝布置房间的物品,整个路上从头到尾两边都是人 。有天早晨,所抬物品特别贵重,因此整个队伍在天亮之前就已行动,没赶上瞧热闹的人未免大失所望 。据说,这是为了防止发生抢夺事件 。
来看热闹的人,很多是为了看抬物品的轿夫们的表演:他们训练有素,将轿子抬得极其平稳,将盛水的瓶子置于轿子上,能做到在行进中水一点儿也不洒落 。
辛普森特别记述了15日,也就是大婚的头一天,皇家向新娘阿鲁特氏送金册、金节、金印的场面:
下午四点左右,抬着皇后凤舆的队伍从皇宫出发,由一位蒙古王爷和数位蒙古大臣带队,身着盛装 。这位蒙古王爷,手捧御用朝珠,那是皇帝至高权力的象征,如同皇帝亲往一样神圣,是最尊贵的礼节 。
整支队伍的前面,有三十匹配有金黄色鞍鞯的白马,队伍主体则由众多旗帜和各种不同颜色的三重伞盖组成 。伞上绣有龙凤图案,高竿之上有圆形、方形和心形的扇子,还有一种红竿子顶端是“金瓜” 。皇帝的三重黄龙伞走在后面,再接着是凤舆——黄色丝绸的围帘,金色皇冠状的轿顶装饰着龙和凤,并没有用珍珠和黄金,装饰极其质朴 。
辛普森甚至听到许多人说,如此“质朴”的场景,还比不过低级官员的婚礼排场呢 。辛普森还了解到,凤舆将一直停在皇后府邸前,直到她乘坐离开,这是中国婚礼一个重要部分,即通过公之于众,让婚姻拥有了合法性 。当这支队伍返回时,金册、金节、金印会置于皇帝黄龙伞和凤舆之前,骑兵队则走在最后 。
- 同治皇后尸体不烂之谜同治皇后究竟怎么死的?
- 贾宝玉大婚薛宝钗如何度过尴尬的新婚之夜的?
- 清朝哪位官员因为长相与同治帝相像而升迁很快
- 满清末年的同治皇帝19岁就病死了,是谁隐秘了真相?
- 清朝仅四个皇帝享受大婚待遇:媒人咋变天使?
- 最受欢迎的全球十大婚礼举办地
- 清朝咸丰同治皇帝的墓陵被谁盗了
- 同治皇帝有几个妃子同治皇帝的皇后及妃子
- 同治之后的皇帝光绪帝是怎么死的
- 清朝同治皇帝有儿子吗同治皇帝的儿子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