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清朝那些吃货:大学士纪晓岚到底有多能吃?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数千年来,人们饮食变化其实不是很大 。从饮食来讲,清代饮食主要有三个差异:民族差异,地区差异,贫富差异 。就其主要情形而言,主要包括主食、副食和饮料三大类 。这里,我们来说说清人饮食的趣闻 。
先从纪晓岚的吃说起 。
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 。通过近年影视剧的戏说和各种媒体的传播,已经成为今天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了 。他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谥号文达 。有清一代,象他这样,历事三朝,盛名一时的文人,并不多见 。一般介绍纪晓岚的文章,都要提到的是他的学术成就,如他主持修纂了中国文化史最大的一部类书——《四库全书》,撰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百卷,影响深远,及所著《阅微草堂笔记》,博大精深等等 。当然,对于纪氏,现在流行的说得最多的还是他的风趣幽默 。我们这里要说的倒不是纪晓岚一生的为官与治学,我们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一面,说说纪晓岚的吃 。
一般印象中,以为纪晓岚既是一位著名文人,当然是一付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 。在饮食方面,他也与一般书生大异其趣 。清人昭梿在《啸亭杂录》卷十中这样记载纪晓岚:“北方之士,罕以博雅见称于世者,惟晓岚宗伯无书不读,博览一时 。所著《四库全书总目》,总汇三千年间典籍,持论简而明,修词澹而雅,人争服之 。今年已八十,犹好色不衰,日食肉数十斤,终日不啖一谷粒,真奇人也 。”年纪到了八十岁,仍能近女色,每天食肉达数十斤之多,而且常年不吃一粒谷子,难怪要说他真是一位奇人了 。与他纪晓岚同朝为官的协办大学士英和曾看到他吃饭的情形:到了吃饭时间,仆人捧上来烤肉一大钵,约有三斤左右,纪晓岚一面与人说话一面大块吃肉,不一会的时间,肉已吃完而吃饭的事也就结束了 。(事见《清·姚元之《竹叶亭杂记》卷五,中华书局,1982年5月版,第109-110页)平时的饮食中,纪晓岚基本不吃米饭,面食或偶尔一吃,主要食物就是肉类 。请客时,纪氏“肴馔亦精洁”,但作为主人的纪晓岚只不过举举筷子请大家吃,而他自己“只肉一盘,熬茶一壶耳”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六,中华书局,1981年8月版,第105页) 。纪氏饮食的另一特点就是平居之时,零食从不离口 。他只要在家,案台上必定陈放各种干鲜果品和榛子、栗子之类,“时不住口” 。由于人们对纪晓岚这种特殊的饮食习惯无法解释,就传出了纪是火精托生,也有人因他常年吃榛、栗之类,认为他是猴精转世 。
其实,北人食肉,南人食鱼,无足为奇 。纪晓岚生性好动,又多从事编书、写书的脑力劳动,能吃肉亦属正常 。但一顿能吃数斤,一天能吃十数斤乃至数十斤,就令人称奇了 。不过,在肉类中,这个纪晓岚也有不吃的东西,就是一生不愿吃鸭,他自己说鸭子这东西,就是再好的厨子来做,也难免有腥秽之气,难以下咽 。鸭子虽然不吃,却写了一首诗来说明:“灵均滋芳草,乃不及梅树 。海棠倾国姿,杜陵不一赋 。”意思是说,芳草虽然很滋润,但还是不及梅树,海棠有倾国的姿色,杜甫却从未为它写过一首诗,暗喻鸭子虽然不错,但我就是不喜欢吃 。后人评价说,纪氏虽然不吃鸭子,但以梅花一类美好的事物来与鸭子作比,“而鸭之幸固已多矣”,也算是饮食史上的一件趣事吧 。
纪氏算是能吃的了,但清代如此食量的名人却也并不少见 。这里就来说说吃多与吃少、吃荤与吃素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