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的主人公是谁?韦编三绝典故出自哪里

韦编三绝的主人公是谁?韦编三绝是孔子勤读《易》书的一则典故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读《易》,韦编三绝 。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传统说法,孔子晚年喜欢读《易》,并且撰写了《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合称"十翼",又称《易大传》 。他还说:"如果多给我几年功夫,那么,我对于《易》的知识会更加丰富的 。"《论语·述而》载:"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加与假意近 。如果五十岁就开始学习《周易》,那么就可以不犯大错误了 。
韦编三绝的意思
韦,熟牛皮 。古代用竹片写书,再用皮条编缀成册 。三,指多次 。绝,断 。孔子勤读《易》书,致使编缀的皮条多次断开 。比喻读书勤奋 。
韦编三绝典故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 。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 。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 。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 。像《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 。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
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残卷附录《易传》六篇,分别是《二三子问》、《系辞》、《易之义》、《要》、《缪和》、《昭力》 。据廖名春考证,这些应为战国中、后期的作品,不会晚于《吕氏春秋》和《韩非子》 。在《二三子问》中,记载孔子与子贡等学生讨论《周易》的对话 。从以上资料可见,孔子晚年确实喜读《周易》,而认真钻研《周易》,以致韦编三绝 。还向学生传授过《周易》 。传统说法,孔子作《十翼》,后人对《十翼》进行研究,发现与传统说法不一致之处,例如《十翼》中常有"子曰",孔子自己著书,不可能写"子曰" 。可以作这样的推测,开始,孔子口讲,经几代传授,到战国中期,传《易》者写于竹帛,才真正成书 。传《易》者采纳了孔子以来历代传《易》者的说法,整理成系统的《易传》,称孔子所传,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中包含历代传《易》者的研究成果,也是很自然的 。因为有的提法、思想不是孔子所写,就认为《易传》孔子无关,是不妥当的;相反,如果认为它是孔子所传,其中每一句话必定是孔子所写,也未必妥当 。
【韦编三绝的主人公是谁?韦编三绝典故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