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奸还是滥杀?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的真相( 二 )


而这几位在和平年代颇有“善声”的功臣,也最终迎来了不同的命运 。
“劣迹”和“善声”都一一列举,且让我们看看朱元璋屠戮功臣的具体过程 。
在洪武十一年以前,尽管各地遍多有弹劾功臣不法的奏章报上,但朱元璋的反应是多“以此训诫”,甚至许多检举揭发的官员还遭到朱元璋惩罚 。这一时期,真正遭难的功臣有三个,华云龙,廖永忠,刘基 。其中华云龙正是因为占住脱脱府邸,以及擅自使用元宫廷物品,以“违制”罪召回京问罪,在路上去世,历史学家谈迁考证,是被朱元璋派人毒死 。至于廖永忠,众所周知的事情,就是他曾奉朱元璋命,在瓜步害死小明王,终让朱元璋“名正言顺”的称帝 。被赐死的罪名和华云龙一样是“违制”,但结合前情,更有“灭口”的嫌疑,清朝历史学家李铭汉评价这二人之死时认为,此举“意在震慑权臣也” 。震慑的对象,就是彼时权倾朝野的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 。
说胡惟庸,即引出震撼明廷的胡惟庸案,以及明朝第一谋士刘基之死 。
作为大明开国第一谋士,刘基的建树颇多,“九恶”由他所创,其进献的《十八策》更是朱元璋此后平天下的基本步骤 。杀小明王,也是他向朱元璋进言,但对于这样一个思维缜密眼光卓绝的人,朱元璋自然既用之又忌之 。而做为朱元璋的“老乡”,身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宣国公李善长,对刘基也是颇多排挤,刘,李二人明争暗斗数年,深知伴君如伴虎的刘基激流勇退,于洪武四年(1371年)辞官归乡,而李善长也在朱元璋的软逼下因“健康状况”退休,取而代之的正是李善长的亲信—胡惟庸 。
朱元璋对胡惟庸颇为信任,一者胡惟庸也是“淮西老乡”,常年在身边担任“文书工作”,可谓知根知底,二者胡惟庸在战争年代,虽不似诸多文臣武将那般立有“奇功”,但长年协助李善长安抚地方,发展生产,也出力颇多 。既有能力,又无“功臣履历”,又是淮西老乡,更兼办事听话,这样的人自然容易“操纵”,于是多年来飞黄腾达,至洪武十年(1377年),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左丞相 。
而作为淮西派的人物,胡惟庸对非淮西派的刘基自然不能容 。不久之后,退休的刘基就被诬陷与人争一块“有王气”的田地而遭申斥 。而真正导致刘基遭祸的,却是胡惟庸对朱元璋的进言:“江浙士林多曾附逆(张士诚),且朝廷对之课以重税,倘有宵小之徒拥刘基为首作乱,天下恐又生事也” 。一心保身的刘基做了最后的努力,以“诉冤”为名搬家归京闲住,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患病,朱元璋遣胡惟庸赠药,于二月中身死,世人多言被胡惟庸借机害死,观来龙去脉,授意者实为朱元璋 。
而纵览刘基之死,可见朱元璋一生最在意的只有一事---专权 。而后胡惟庸为相,大权独揽,朱元璋对其颇多信任,多次觐见时甚至命其贴身而坐,谈笑生风 。荣宠日甚下,胡惟庸越发飞扬跋扈,对下,大肆结交因各种不法行为遭朱元璋惩罚,心怀怨恨的功臣唐胜宗,陆仲亨,费聚等“骄兵悍将”,对外大肆收受贿赂,史载其家整日“车马盈门” 。各种不法行为,言官们当然弹劾,胡惟庸则一面打击陷害弹劾自己者,一面在言官中树立私党,与御史大夫陈宁结成同党,凡是不利于己的奏疏,一律瞒报扣押 。连战功卓著的徐国公徐达也曾被其构陷,甚至收买徐达家人欲除之而后快,专权如此,素来严苛的朱元璋却表现出难得的“宽容”,凡敢弹劾胡惟庸的官员一律重办,连“铁面御史”韩宜可也险些下狱身死 。
大元帅徐达向朱元璋力陈胡惟庸罪恶,却被呵斥“莫诽谤朝廷重臣” 。日久天长,军队,言官,地方,皆被胡惟庸安插了亲信,诸多“淮西旧将”也与其结成了同盟,朝堂内外,编成一张盘根错节的关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