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虫子?它可能是未来的日常饮食

钟凯(食品安全博士)
昨天新一届的奥斯卡刚刚揭晓,说起这个西方电影界的传奇奖项,可能不少人心里都有自己专属的男神和女神,今天我想说的也是一个很多朋友都欣赏的女神 。她的颜值和演技都在线,是标准的万人迷,她就是曾经俘获了超级帅哥汤姆克鲁斯的妮可基德曼 。
而最近在一档视频节目中,她展示了一项令人不那么容易接受的隐藏技能——吃虫子 。活生生的虫子,放到嘴里还在蠕动……很多人惊叹女神这是怎么了?其实吃虫子并没有那么可怕,女神的这一举动某种意义上可能还预演了未来人类的日常饮食 。趁着惊蛰时节,咱们就说说“吃虫子”的那些事儿吧 。
远古的祖先也吃昆虫
的确,绝大多数欧美人是不吃虫的,即使在中国,也有很多人是完全不能接受吃虫子这种事 。事实上,别说是吃虫子,很多人看到虫子都感到害怕、恶心 。那为啥视频节目中的妮可基德曼却吃得相当享受呢,难道是被《荒野求生》里的“贝爷”附体了吗?
其实,吃虫并没有你想象的那样奇怪,昆虫是食物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有些蝙蝠、老鼠等小型哺乳动物甚至将昆虫作为主要食物 。如今,世界很多地方的饮食中都有昆虫,拿我本人来说,我吃过的虫子,包括蚕蛹、知了猴,这是北方烧烤摊必备选项,在云南餐馆吃过水蜻蜓,在江苏连云港吃过豆虫,偶尔也吃蝎子、蚂蚱、蝗虫、蜂蛹或其他虫子 。往远了说,咱们的祖先也吃虫 。现有科学研究表明,灵长类动物(包括原始人类)也有吃昆虫的习惯,而且远古的灵长类很可能是以昆虫为生 。昆虫表面的硬壳叫做“外骨骼”,主要成分是几丁质,消化这种物质需要一种特殊的酶和一个叫做“CHIA”的基因,基因组中CHIA基因的拷贝越多,说明对昆虫的依赖越强 。在东南亚的海岛上有一种比较原始的小型灵长动物叫眼镜猴,是现存灵长动物中吃昆虫最多的,它的基因组中拥有5个CHIA基因拷贝,而现今人类的基因中还剩一个CHIA基因的拷贝 。营养丰富的昆虫是未来食物之选【害怕虫子?它可能是未来的日常饮食】尽管你现在或许还不愿意接受虫子大餐,但随着全球人口增加,资源枯竭,未来能喂饱人类的可能就是昆虫(或藻类) 。早在2013年,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就发布了一份名为《可食用昆虫:未来食物之选及其养殖安全》的报告,鼓励人类吃虫养虫 。根据他们的数据,全世界有20亿人有吃虫的习俗,其中东南亚、南美和非洲是最爱吃虫的地区 。纳入食谱的昆虫有1900种之多,其中甲虫、毛虫、蜜蜂、黄蜂、蚂蚁、蚱蜢和蟋蟀是吃得最多的 。昆虫是健康的蛋白质来源,其蛋白质含量比瘦牛肉、鱼肉和鸡蛋还高,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接近完美 。昆虫还可以提供非常优质的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在某些方面超过传统的肉制品 。饲养昆虫更具有环保优势更重要的是,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饲养昆虫的优势太明显了 。饲养它的碳排放远远低于养猪牛羊或鸡鸭鹅,产生的排泄物和环境污染也更少,需要的饲养空间和饮水更少 。通常越是高等动物,营养转化效率越低,比如牛吃7斤饲料长1斤肉,鸡吃1斤半饲料就能长1斤 。而昆虫吃1斤饲料,转化出的蛋白质是牛的12倍之多,不仅如此,昆虫繁殖超快,生长迅速,成本优势明显 。现在国外已经有公司在开发昆虫蛋白粉,用于饲料和食品工业,说不定以后除了吃荤、纯素和蛋奶素,还有吃虫这个选项呢 。实际上虾蟹和昆虫从进化上来说都是节肢动物,为什么你们把虾蟹当做美味,而鄙视昆虫呢?文/钟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