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是什么意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二 )


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些诸侯逐渐采取了奢侈的氛围,用更多精美的俑来埋葬,使得以俑代替俑,炫耀京城成为可能 。这就是生产力的进步 。但这是文明的倒退 。
看来,孔子讨厌发明了要埋葬的小雕像的人 。他自然赞同之前的俑葬方式 。但孔子绝不赞成埋葬活人,而是赞成使用草俑 。
俑只是更像真人,孔子还是很生气 。“仁”是孔子学说的基础 。崇尚仁爱的人,怎能称赞用真人安葬?

始作俑者是什么意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文章插图
宋代大学问士朱熹解释“造俑者无后人”,即“中世纪的俑有脸,形似人” .所以,孔子恨它不仁”,孟子亦然 。
始作俑者是什么意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文章插图
尊王重礼,一直是孔子的追求 。孔子谴责迈出第一步(越过周礼)的“始作俑者”,这种行为必将被后人效仿和效仿 。
那么,违反礼乐制度的行为或风气,如果不受到批评,回到以前的“理想”行为和制度(周礼),那么它最终会发展为弑君造反,刺杀王,故认为春秋战国之乱,是“毁礼乐”所致 。
这就是孔子谴责的精髓——有了第一次挑战,就会有后人的第二次挑战,以及无数次后人对周礼的狂妄,甚至是“何为可忍,何为不可忍”!” ,可见停不下来!
始作俑者是什么意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文章插图
俑的出现虽然是生产力的发展,但在孔子看来,确实是历史的倒转 。如果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理解孔子的话,不难发现他希望重振周礼,避免文化倒退和礼制混乱 。
同时,儒家历来提倡“富养低葬” 。虽然用俑代替人并没有那么残忍,但在儒家思想中,用象征人的雕像代替真人进行葬礼,实际上是一种鄙视人、奴役人的表现 。五十步笑一百步 。
儒家以仁慈待人,祭祀安葬自然是野蛮残忍的 。孔子其实是反对埋葬的,更反对把埋葬的物件与真人(如俑)过于相似 。
按照荀子的说法,陪葬品不需要有,陪葬品也不需要太在意 。重点是对待生者的态度,随葬俑有点逃避现实的责任 。
因此,“造俑的人没有未来”的本义是:“第一个与俑葬在一起的人,(虽然他现在是贵族,所以很变态),大概(那些人的)子孙后代,将得不到保佑!”
当然,这个“难以保证”是笼统的说法 。或许它无法继续富贵荣华,发展到极致,岂不是“断子绝孙”?这样一来,本文开头的理解也是标题的意思!
孔子这句话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事实上,在“至圣”“子圣”的诸多格言和教义中,它并不是很突出 。只是近代一位伟人在特定时期、特定场合反复引用这句话,才使这句话在中国广为人知 。
既然古圣今人都对这句话念念不忘,我们普通人不妨趁着时间静下心来,好好欣赏一下这句话的前世今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出于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果作者信息标注有误,请尽快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