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所不欲


已所不欲

文章插图
已所不欲【已所不欲】出自《论语》,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或不想被如何对待,切勿强加给别人或那样对待别人 。
基本介绍中文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外文名: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would not have them do to you.
拼音写法: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
释义: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
拼音写法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英文写法(1):Ethic of Reciprocity,Treat the others as you would like to be treated;(2):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would not have them do to you.(3):What you do not wish upon yourself, extend not to others.字义解释欲:想做的事;勿:不要;施:施加 。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己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处论语颜渊篇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文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 。”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孔子:“人生修养的道理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定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 。“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 。《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2]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係的重要原则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係,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辨析以上所理解的“人”是广义的,是指大众,然而《论语》诞生的那个时代“人”的定义通常是指狭义那方面,也就是指士以上的人,和“民”是相对而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前面写着的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是在同一句话中叙述的,很明显这里的“民”是指被剥削阶级,劳动人民 。用的语言来说,狭义的“人”是指奴隶主,即剥削阶级,而“民”是指奴隶,即被剥削阶级,所以这句话当然也就可以理解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人际关係原则适用于剥削阶级,而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关係却未必如此 。这种理解并非无稽之谈,也并非完全不具可能性,然而,众所周知,孔子是鼎力推崇“仁”之士,此处的“人”应当是指广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