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妖魔化的分销社交裂变是什么?以及其中的四个要素( 四 )


其次,就是流程门槛 。
流程门槛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与持续让利返佣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你即便给的返佣很高,但是因为流程繁琐,邀请麻烦,也会导致效果不理想,毕竟无论是推广的小B还是被分销裂变的对象,都会估算一下获得的奖励与自己付出的行为成本 。
就还拿前面说的某店来说吧,素材的统一制定,产品的专业甄选,一键分享的功能完成,都是为了很好地减轻分销用户的行为成本,只需一点复试,粘贴,转发即可完成推广和分销动作 。
又比如说,某互联网金融平台,其一开始在做分销+社交裂变的活动设置时,选定的是用户下载APP后注册才能算作完成一个有效分销用户,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发现,下载然后注册的流程对众多用户来说流程门槛太高,虽然平台本身可能是出于用户留存的考虑,但用户增长效果一般 。后来,干脆在落地页直接设置注册入口,用户注册完成后引导下载 。这样一来,平台获取更多的注册用户信息,而分销的小B因为返佣金额的增加更卖力 。
门槛,就好比长了丰硕果实的树干,要简单,要够得着 。
4. 精准小B
分销的点,我们一般称之为小B,或是个人或是团体或是企业 。
找到精准的小B并很好地刺激、维护这类人群对于分销+社交裂变的成效至关重要,尤其是种子类小B用户,更是可遇不可求,对后期相关的工作开展起到杠杆的作用 。
那么,如何找到精准小B?
通常情况下,精准小B的获得无外乎下列几种情况:
类寻找精准小B用户的例子,我在上面提到过一家医疗平台的网约护士平台,其做法就是快速找到小B并实现资源的集中去拓展分销业务 。
这里,我们再来看一个反例:
某云商平台是一家提供相关企业服务的线上平台,定位2B服务,帮助企业实现服务销售,通过供应链打造以及供应商的合作,邀请了大量的企业服务入驻,包含法律人事、知识产权、工商财税、营销推广、品牌设计、软件服务等 。用户花个398元购买其中一项产品就可以获得会员资格,后可以通过分享,邀请抽佣赚钱,一级邀请返100,二级邀请返20 。
理论上来说,无论从供应链,返佣奖励,门槛来说都还安利,但是在精准小B的拓展上一筹莫展 。
他们在小B上的做法是:通过推广人员在羊毛群里分享平台的自购省钱,分享赚钱机制,而后通过筛选真实的有企业服务需求的人群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种方式吸引来的小B人群往往是冲着邀请机制而来,而非企业服务需求,对平台上的供应商基本没有业绩拉动作用 。渐渐地,脱离了2B服务的初衷,嫣然成为一款2C的薅羊毛平台 。
那较为合理的做法是什么?
可以说,精准小B的获取对于产品乃至整个平台的生存至关重要 。
四、分销社交裂变的思考
基于上述,我们在选择分销社交裂变模式的时候就不得不有下面三点思考 。
1. 产品具不具备条件
产品具备条件与否就是产品好卖不好卖,好推不好推 。好卖好推与否的判断标准各家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只要能够迅速触达用户,并让用户简单操作就能完成小B动作,并通过分享分销可以较快的看到“利”,满足这3点就ok 。
2. 在法律边缘的游离
其实,一直以来分销社交裂变模式都游离在法律边缘,因为在既有的法律体系中对于分销的行径并未作出明确的限制和规定,平台产品擦边球式的打法也难以让法律直接以“传销”来定性,往往皆以“是否为三级分销”来判断是否触及传销底线 。
通过一些市场案例以及综合了我身边法律朋友的一些意见,一般来说,分销通过用户邀请用户的路径是必然的 。不过,在获得邀请的权限上,如果后续用户需要购买某种实质物品或真实性服务,继而获得权限邀请别人获得返佣的话,是违规,但不违法,可能会受到行政罚金;但如果后续用户仅仅充值钱就可以获得权限,但毫无等值真实服务的话,就涉及“纯拉人头”模式,不但违规更是违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