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冰( 二 )


李阳冰

文章插图
清孙承泽云:“篆书自秦、汉以后,推李阳冰为第一手 。今观《三坟记》,运笔命格,矩法森森,诚不易及 。然予曾于陆探微所画《金滕图》后见阳冰手书,遒劲中逸致翩然,又非石刻所能及也 。”清康有为认为《三坟记》以“瘦劲取胜” 。当代书法家王南溟先生曾撰文评介李阳冻的小篆:“线条或如垂柳之摇曳,或如流云之舒捲,洋溢着一种抒情的气息,代表着小篆书法在唐代复兴的文採风流 。”传世刻帖有《三坟记》、《城隍庙碑》、《谦卦铭》、《怡亭铭》、《般若台题名》、《吴季札墓誌》等,均为后世翻刻本 。石刻书法李阳冰性喜刻石,颜真卿所书之碑多请他篆额 。他的着名书作有《三坟记》、《怡亭铭并序》、《城隍庙碑》、《易谦卦》、《滑台新驿记》等 。其中《易谦卦》笔法尤为瘦健 。清代王漱《竹云题跋》称它:“运笔如蚕吐丝,骨力如绵裹铁 。”艺术成就李阳冰主编李白诗集《草堂集》并为序 。李阳冰在唐代以篆学名世,精工小篆,圆淳瘦劲,为秦篆一大变革,被誉为李斯后小篆第一人,对后世颇有影响 。自秦李斯整理规範小篆,历两汉、魏、晋至隋、唐,逾千载,学书者惟真草是攻,而篆学中废 。李阳冰尝叹曰:“天之未丧斯文也,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 。”李阳冰曾刊定东汉许慎所着《说文解字》为二十卷,但对原书的篆法和解说都大加改动 。此后,许慎的原本渐渐消失,而李氏刊本则盛行 。直至宋代初年,徐铉奉诏校订《说文解字》,对原书内容进行了整理,才大致恢复许着原貌 。
李阳冰

文章插图
李阳冰以篆书为己任,始学李斯《峄山碑》,承玉筋笔法,然在体势上变其法 。线条上变平整为婉曲流动,显得婀娜多姿 。《金壶记》称“阳冰尤精书学,豪骏墨劲,当时人谓曰笔虎 。”张旭的笔法也曾得到李阳冻的传授 。暮年所篆,笔法愈见淳劲 。自称:“ 斯翁(李斯)之后, 直至小生 。曹喜、蔡邕不足道也 。”康有为《广艺舟双辑》称其为:“以瘦劲取胜,若《谦卦铭》,益形怯薄,破坏古法极矣 。”当时颜真卿所书之碑,必请李阳冰用篆书题额,可见其篆书影响的深远 。大诗人李白有诗云:“吾家有季父,杰出新地英”、“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说明李阳冻的篆书确实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清代孙承泽在《庚子消夏记》中也称,篆自秦汉而后,推李阳冰为第一手,可见对其评价之高 。身世争议关于李阳冻的身世,新旧唐书无传,其他史料也没有準确记载,现在见诸报刊和网路的论述多出自书法理论着作,但多语焉不详,以致其身份之说五花八门,同时也矛盾重重 。1、唐书法评论家窦皋《述书赋》下:通家世业,赵郡李君 。峄山并鹜,宣父同群 。洞于字学,古今通文 。家传孝义,意感风云 。(李阳冰,赵郡人,父雍门湖城令,家世住云阳,承白门作尉 。冰兄弟五人,皆负词学,工于小篆,初师李斯《峄山碑》,后见仲尼《吴季札墓誌》,便变化开阖,如虎如龙,劲利豪爽,风行雨集,文字之本,悉在心胸,识者谓之苍颉后身 。澥子腾,冰子腾,并词场高第 。幼子曰广,勤学孝义,以通家之故,皆同子弟也 。)2、李阳冰,唐朝书法家,初任当涂县令,其次子李援居缙云,后无传 。3、李阳冰,字少温,广汉人,宝应初为当涂令,李白来依之,赠诗云:华(宰)邑艰难时,浮云空古城 。居人若薙草,扫地无纤茎 。惠泽及飞走,农夫尽归耕 。广汉水万里,长流玉琴声 。雅颂播吴越,还如泰阶平 。【李白诗集】4、李阳冰,(生卒年不详),唐代文字学家、书法家 。字少温,赵郡(治今河北赵县)人 。为李白祖叔 。曾为缙云令、当涂令 。历集贤院学士,晚为少监,人称李监 。5、明袁中道《游居柿录》卷三:“李阳冰,即李潮子,子美甥 。”6、元人吾丘衍曾提出李阳冰即李潮的观点,他在《学古编》中称:“阳冰名潮,杜甫甥也,后以字行,因以为名,而别字少温 。木玄虚《海赋》有云:‘其下阳冰不治,阴火潜然,则知与潮,又且有理’ 。”(吾丘衍《学古篇》,《历代印学论文选》第20页,西冷印社出版社,1999年8月第二版)清人刘熙载在其《艺概》中亦支持此说,并从李阳冰兄弟的名、字及李阳冰和李潮作品传世的情况等方面提出支持意见 。(刘熙载《艺概》,《历代书法论文选》第699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第一版)他们这种观点虽得到一些人的认可,但大多数人是不认同这种提法的,清顾炎武即对此进行了详尽的反驳:“阳冰赵郡人,太白族叔,其字少温,见于《宣和书谱》,与其名相应 。若为潮,而以阳冰、少温为字,于义旨无取 。阳冰工篆书,潮工八分,观赵氏《金石录》载《城隍神祠记》、《忘归台铭》、《孔子庙记》、《先茔碑》、《三坟记》等为李阳冰篆书而《慧义寺弥勒像碑》、《彭元曜墓誌》为李潮书,则非一人明矣 。” (顾炎武《金石文字记》) 。朱关田先生为此还专门着《李阳冰、李潮小议》进行了详细论辨,重新确立李阳冰和李潮不是同一个人的事实 。(朱关田《唐代书法考评》第193-196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2月第一版) 7、按《北史·李灵附曾孙元忠传》记载,李显甫开李鱼川时似乎是举族南迁,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 。为便于说明问题,先据《魏书》卷49《李灵传》、《北齐书》卷22《李元忠传》、《北齐书》卷22《李义深传》、《北齐书》卷29《李浑传》、《北齐书》卷43《李秩廉传》、《北史》卷33《李孝伯传》、《北齐书》卷48《外戚传》、《隋书》卷77《李士谦传》等,将赵郡李楷一支部分后裔世系列表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