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刘承帅刘承帅,男,湖南郴州人,研究员,1978年7月出生 。
2013年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污染控制与修复研究中心主任、武汉纺织大学客座教授、国际SCI期刊Journal of Chemistry, Journal of Energy, Journal of Chemica Acta编委(Editorial Board) 。
主要研究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 。
【刘承帅】近年来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土壤活性矿物界面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土壤矿物晶体结构重组的微生物和化学机制以及重金属污染物在矿物相转变过程中的环境化学行为 。主持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7项,另有5项主持在研 。目前已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SCI收录40多篇,截止2014年12月,发表的SCI论文他引500多次,h-index指数17;申请发明专利8件(第1发明人6件),授权发明专利2件 。
基本介绍中文名:刘承帅
外文名:Liu Chengshuai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湖南
出生日期:1978年7月
职业:科研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 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教育经历1997年-2001年,武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本科/环境工程,工学学士;
文章插图
2002年-2007年,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环境科学,理学博士 。研究工作经历2013. 02-2014.02, 美国爱荷华大学环境工程系, 访问学者;2012.12 至今,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污染控制与修复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心主任;2010.05-2011.12,香港大学,博士后 (Postdoctoral Fellow);2009.01-2012.12,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副研究员;2008.03-2008.10,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助理 (Research Assistant);2007.07-2008.12,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领域为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 。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土壤活性矿物界面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土壤矿物晶体结构重组的微生物和化学机制以及重金属污染物在矿物相转变过程中的环境化学行为 。主持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7项,另有5项主持在研 。已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SCI收录40多篇,截止2014年12月,发表的SCI论文他引500多次,h-index指数17;申请发明专利8件(第1发明人6件),授权发明专利2件 。曾获奖项[1] 2013年“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2] 2012年“第三届中国土壤学会优秀青年学者奖”(全国两年一届,一届10名);[3] 2010-2011年度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荣誉称号;[4] 2008 年“广东省科学院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科研项目奖励);[5] 2007 年中国科学院“优秀毕业生”;[6] 2006年中国科学院“三好学生标兵”;[7] 2005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二氧化钛光催化环境技术的套用基础研究”;[8] 2005 年中国科学院“刘永龄奖学金特别奖”;[9] 2005年中国科学院“三好学生” 。主持科研项目[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土壤铝氧化物界面醯胺类农药的多相水解转化机制” (40801086),2009.1-2011.12;(结题)[2]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for Science (IFS),“Hydrolysis of Ester Pesticides in the interface of maize rhizosphere soils in south China” (AC/19668),2009.1-2011.12;(结题)[3] 广东省科学院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基金,“华南红壤界面典型农药转化过程与污染修复技术”(粤科优[2008]03),2008.10-,2011.10;(会审验收:优秀)[4] 广州市科技计画项目,“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污泥产电技术”(2008Z1-D331),2008.10-2011.10;(会审验收)[5]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玉米根际土壤有机成分对界面醯胺类农药水解的影响机制”(08112000042),2009.1-2011.12 。(结题)[6] 广东省科技计画重点项目,“搬迁钢铁企业污染场地土壤健康风险评价与修复处置关键技术集成”(2012A030700011), 2013.1-2014.12;[7] 广东省科技计画项目,“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高效修复技术与示範”(2011B030900005),2012.1-2014.12;[8] 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委託项目,“南方钢厂保障性住房(一期)项目重金属超标土壤处置”,2012.3-202.12 。(技术负责人,负责处置方案编制、工程实施指导监督、验收材料整理)[9] 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土壤活性矿物的污染物转化脱毒机制”(S2013050014266)2013.10-2017.10;[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土壤氧化铁表面硫的转化过程机制及其重金属脱毒效应” (41171364),2012.1-2015.12;[11]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分专题,“基于铁循环的土壤有机氯还原脱氯过程与原位修复技术”(S2011030002882),2011.7-2015.6;[12] 广州市国际合作项目,“重金属污染工业场地土壤修复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套用示範”(2013C1-E215),2013.1-2015.06 。发明专利[1]刘承帅,路欣雯,施凯闵,李芳柏 。一种从含铅废弃电子垃圾阴极射线管玻璃中回收利用铅的方法,专利号:ZL 201210345035.X;国际PCT专利,申请号:PCT/CN2012/083052[2]刘承帅,廖长忠, 施凯闵, 陶亮, 李芳柏. 一种用于铬渣乾法固定解毒的解毒方法, 公开号:201310655095.6 [3]刘承帅,李芳柏, 陶亮 。一类促进卤代有机物污染土壤脱卤解毒的羟基酸钛配合物及其製备方法和套用,公开号:201210100684.3[4]刘承帅,李芳柏 。基于粘土的重金属热固化剂及其固化重金属的方法,公开号:201210107104.3[5]刘承帅,王萌萌,李芳柏,黄宁生 。一种巯基-铁基複合改性粘土及其製备方法,公开号:201310135109.1[6] 李芳柏,崔江虎,就传平,刘承帅 。一种铁基生物炭材料、其製备工艺以及其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套用,申请号:201410538633.8[7] 李芳柏,陶亮,刘承帅,刘亮 。一类促进土壤中多卤代有机物脱卤解毒的铁锰配合物,专利号:ZL 200710028313.8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SCI论文(*通讯作者)[1] Tong H, Hu M, Li FB, Liu CS*, Chen MJ, Biochar enhances the microbial and chemical transformation of pentachlorophenol in paddy so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