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杂诗·甘暮游西园【杂诗·甘暮游西园】杂诗·日暮游西园是汉末三国时期王粲写的五言诗,王粲的这首《杂诗》是写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写得深情绵邈,哀婉动人 。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杂诗·日暮游西园
创作年代:汉末三国
文学体裁:五言诗
作者:王粲
作品原文杂诗日暮游西园,冀写忧思情① 。曲池扬素波,列树敷丹荣② 。上有特栖鸟③,怀春向我鸣④ 。褰衽欲从之⑤,路险不得征 。徘徊不能去,伫立望尔形⑥ 。风飈扬尘起⑦,白日忽巳冥 。回身入空房,託梦通精诚 。人慾天不违,何惧不合併⑧?作品注释①冀:希望 。写:泄也,除也 。②丹荣:红花 。以上二句是说,池水泛着波浪,树上开着红花 。③特栖:独栖 。特:孤,独 。④怀春:感春而有所思 。通常用为未婚女子对男子的思慕 。⑤褰(qiān千)衽:提起衣襟 。⑥伫(zhū主)立:久立 。以上四句是说,我本想去找你,可是路途难走;但是我又不捨得离你而去,我只能久久地望着你 。⑦飈(biāo标):旋风 。⑧最后二句是说,老天爷不会违背人的愿望,我们将来会到一起的 。作品鉴赏开头二句,直截了当地交待“游西园”的缘由:“冀写忧思情” 。“西园”,指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的铜爵园 。写,通假作“泻” 。诗人正是想借游园来舒散内心的忧思 。接着写园中所见景物 。“曲池扬素波,列树敷丹荣”,弯曲的小池,微波蕩漾;成行的花木,红艳如绘,真是一片赏心悦目的美景 。这里所描绘的景物似乎与诗人的心境极不和谐,其实这正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 。王夫之云:“以乐境写哀,以哀景写乐”,可以“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 。而诗人这里运用的手法,正符合这个艺术规律 。满园春色,并未改变诗人的心境 。透过重重春景,诗人忧郁的目光,却凝视在触发他忧思的景物上:“上有特栖鸟,怀春向我鸣 。”“特”是“独”的意思 。看到树上孤栖的鸟儿,诗人顿时觉得它就像自己的友人,正在呼唤着自己 。这里,诗人用“特栖鸟”求偶象徵好友的相思,构思新颖 。“褰衽欲从之,路险不得征 。”诗人想提起衣襟,快步追随着它,然而道路险阻,难以举步 。征,即“行” 。“路险”自然不是指园内,而是暗喻社会动乱,亲朋离散 。这两句看似无理,却使痴情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发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也使作品的主题得以深化 。“徘徊不能去,伫立望尔形 。”欲从无路,欲罢不能,只能徘徊树下,长久地注视着那孤独的身影 。至此,诗人以独特的构思,新奇的想像,把刻骨的相思、现实与幻想的矛盾、内心的苦闷交织在一起,造成感情上的强烈晨荡,使读者的心灵也受到这种感情浪涛的摇撼 。如果说上面是从虚处着笔,那幺下面则是实写了 。先从环境的变化写起:“风飙扬尘起,白日忽已冥 。”诗人游园的本意是想排解心中的“忧思情”,可是触景生情,反而增添了几分忧愁 。现在又风云突变,狂飙骤起,尘土飞扬,天昏地暗 。这对于诗人黯然的心情来说,无异是雪上加霜 。于是,只能“回身入空房,託梦通精诚” 。空房,本来就给人一种空旷、冷清、寂寞之感,更何况它还象徵着更深的含义——亲朋离居 。这种孤寂、凄凉的情绪愈积愈浓,忧思的感情也就越发不可遏制,以至幻想终于冲破了现实的限制,通过梦境暗送去自己的一片深情 。这又可以说是实写中的虚写,既符合情理,自然浑成,又不同凡响,从而深化了作品的意境 。正如宋长白所说:“‘托’字虚,有‘搔首踟蹰’之态 。”(《柳亭诗话》)结尾二句笔势陡缓,犹如湍急的溪流穿过狭窄的山涧而进入宽阔的大川,但儘管如此,滚滚洪流中所包藏的推动力却有增无减 。看似自我宽慰的豁达之言,其实却蕴含着更深的悲苦之情 。明明是天不从人愿,却偏说“人慾天不违”,明明担心难以重逢,却偏说“何惧不合併”,真可谓长歌之哀,甚于恸哭 。这种“正言若反”(《老子》)的结尾,使作品更显得深沉含蓄,韵味无穷 。作者简介王粲(177~217)汉魏间文学家 。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 。少时即有才名,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之才,曾受到着名学者蔡邕的赏识 。先依刘表,未被重用 。后为曹操幕僚,备受曹操重用,官拜侍中,赐爵关内侯,在兴革制度、谋划军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曹操征吴,病死途中 。王粲一生以文才而闻名天下,与曹植并称为“曹王”,又是“建安七子”之一,在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他为“七子之冠冕”,着有诗、赋、论等60篇 。多篇作品收入《文选》 。明代人辑录其作品,编成《王侍中文集》流传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