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北大校花 马钰


民国北大校花 马钰

文章插图
马钰(民国北大校花)【民国北大校花 马钰】马钰为30年代公认的北京大学校花,是北大教授马裕藻(幼渔)的爱女 。
基本介绍中文名:马钰
别名:号仲服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东京
出生日期:1910年
籍贯:浙江鄞县
性别:女
父亲:马裕藻
母亲:陈德馨
通信来往马钰与鲁迅通信六七年马珏,浙江鄞县人,父亲马裕藻,母亲陈德馨 。1903年父母双双考取官费留学日本,父亲在日本帝国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就读,母亲进日本目白女子大学学博物,经过7年苦读,一起毕业 。1910年马珏出生于东京,在日本期间马裕藻曾与鲁迅等人一起听章太炎讲文字音韵学 。1911年马裕藻回国后,担任浙江教育司视学 。1913年至1915年任北京大学教授、研究所国学门导师,讲授文字音韵学 。1921年任北大国文系主任,1920年8月6日,《鲁迅日记》云:“晚马幼渔来送大学聘书 。”是两人共事于北大之始 。马珏晚年在《女儿当自强》一文中,这幺回忆着:“鲁迅先生一度在北大任教,与我父亲是同事,他们性格相投,过从甚密 。鲁迅先生经常来我家做客,与父亲一谈就是半天 。”在1925年间,年仅十五岁的马珏写下了《初次见鲁迅先生》一文,刊登于1926年3月的《孔德学校旬刊》上,那是马珏所就读的学校刊物 。马珏晚年回忆道:“不久,鲁迅先生来孔德学校,读到那期《孔德旬刊》,我没想到,先生看到我那篇小文章后,十分高兴 。他夸我写得好,说我写的都是实话 。后来先生把它收进了他亲自编选的《鲁迅着作及其他》一书中 。他还送书给我 。过了几天,父亲还带我去八道湾鲁迅家去玩 。从那时起,鲁迅先生到我家,常问起我;如果我在,便和我说几句话 。我们还多次通信 。根据《鲁迅日记》的记载,我向鲁迅先生请教的信和鲁迅先生的回信自1926年元月3日至1932年12月15日,通信持续六七年之久 。1926年元月3日鲁迅先生在日记中写道:“夜,得马珏小姐信 。”这封信是我对元月一日先生寄赠《痴华鬘》一书的道谢信,信中也表达了对先生敬慕和渴望指教的热烈愿望 。鲁迅先生总是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他几乎每信都回 。非常令人痛惜的是我珍藏的那些鲁迅的亲笔信,在30年代初白色恐怖中被烧毁了 。”今查《鲁迅日记》中记有马珏者,共有五十三次之多,其中马珏给鲁迅信有二十八封,而鲁迅回信有十三封,另有送书 。号的由来由鲁迅先生所起马珏又大约在1926年给鲁迅写信,如实地把学农的志愿告诉了他 。覆信接到也很快 。鲁迅先生在信中热情支持和鼓励道:“女孩子学农的不多,你想学,我赞成 。”1928年春,马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30年转入政治系本科 。对于她后来上政治系,完全因为父亲的关係,父亲让她上政治系,二妹马琰上法律系,是认为:“中国妇女地位最低,你们出来要为争取女权做些事情 。”他还对马珏说:“你出来可以当公使 。过去当公使的都是男的,他们带夫人出国 。你开个头,由女的当公使,你带丈夫去赴任嘛 。”又对二妹说:“你可学习法律,将来就是离婚,也可以保护自己的权益 。”1929年5月17日,鲁迅从北平给上海的许广平写信中说:“今天下午我访了未名社一趟,又去看幼渔,他未回,马珏因病进了医院许多日子了 。”到了5月29日,他给许广平的信又提到:“晚上是在幼渔家里吃饭,马珏还在生病,未见,病也不轻,但据说可以没有危险 。”鲁迅对马珏是十分关爱的,马珏后来才读到《两地书》的这些文字,她表示十分的感动 。马珏还说,“鲁迅先生在百忙之中还为我起了个号,后来觉得字过于生僻,就通过父亲转告我,可写成大家都认识的‘仲服’ 。称仲,是因为我排行第二 。”马珏长得非常漂亮,在北大被称为“校花” 。1932年11月13日鲁迅从上海返回北京探视母病,马氏父女曾来看他,鲁迅铭感之,他在11月20日给许广平的信就说:“这种老朋友的态度,在上海势利之邦是看不见的 。”(以上资料来自搜狐女人)历史记载1933年3月13日鲁迅在上海“得幼渔告其女珏结婚柬” 。马珏嫁给天津海关职员杨观保,在当时又是一件盛事,《北洋画报》还刊登了他们的结婚照 。据说杨观保与马珏相识已久,他对马珏颇为忠恳,每星期返平一次,经过长期交往,终获佳人芳心 。但又有一说,指杨观保能赢得美人归是疑有天助者,即此时有谣言发生,马珏不堪同学之讥笑,于是毅然与杨观保结婚,当时马珏都还没有毕业 。十几天后,鲁迅在给台静农的信中说:“今日寄上《萧伯纳在上海》六本,请分送霁(李霁野)、常(常惠)、魏(魏建功)、沈(沈观,沈兼士的儿子),还有一本,那时是拟送马珏的,此刻才想到她已结婚,别人常去送书,似乎不太好,由兄自由处置送给别人罢 。《一天的工作》不久可以出版,当仍寄六本,办法同上,但一本则仍送马小姐,因为那上本是已经送给了她的 。倘住址不明,我想,可以托幼渔先生转交 。”对于马珏的结婚,鲁迅不再送书给她的事,李霁野也说:“一次送书给我们时,他托我们代送一本给她,我谈到她已经结婚了,先生随即认真地说,那就不必再送了 。”李霁野说他当时认为鲁迅太过于小心了 。而后来他知道周作人的夫人羽太信子污衊鲁迅对她无礼,而导致兄弟失和的创伤之巨,因此导致出他过度的“防範意识” 。但这种解释还是过于牵强,我们从整体观之,鲁迅是喜欢马珏的,由于她的外貌加上她的聪慧,但更多的是父辈的关爱,而非男女之情 。尤其在认识马珏前后,许广平也进入了他的视野,而且两人由师生关係逐渐发展为男女关係,这其中鲁迅考虑很多,甚至都犹豫过 。马珏是好友马裕藻的女儿,设若鲁迅对其有意,那不是更要遭受世人异样的眼光吗?但“美好记忆的憧憬”是存在鲁迅的心中,也因此一旦它突然失落,是会有点恍然若失的感觉,这或许是他不再送书或写信的原因吧 。(以上资料来自凤凰资讯 > 历史 > 历史纪事 > 人物 >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