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中国电影产业研究【中国电影产业研究】《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是2012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邓向阳 。
基本介绍作者:邓向阳
ISBN:9787564806880
页数:191
定价:28.00元
出版时间:2012-5
内容介绍中国电影产业体制改革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中国电影产量位居世界前三位,影院银幕数量居于世界前列,中国国产电影票房收入也已连续几年超过进口分账大片 。但是,与美国等电影大国相比,中国电影产业还存在产业规模小、电影企业竞争力弱、电影创新能力弱等诸多问题 。导致中国电影产业出现这些问题的因素有很多,本书主要从中国电影产业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市场结构变化角度,运用西方产业经济理论中有关市场结构的基本理论,研究电影市场结构对电影企业技术创新、非主旋律电影和主旋律电影内容生产绩效的影响 。从基本的逻辑结构来看,邓向阳所着的《中国电影产业研究》研究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电影产业市场结构的基本理论;第二部分对中国电影市场结构现状,以及中国电影市场结构对电影技术创新、中国非主旋律电影内容生产和主旋律电影内容生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第三部分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电影产业政策的基本思路和建议 。电影产品是一种内容产品,也是一种信息产品,因而大多数国家将电影产业归入文化产业或内容产业等新兴产业之中 。这是因为电影是一种特殊产品,它同时具有经济属性、艺术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 。社会主义的中国作为一个开发中国家,目前面临外国强大的文化输人,尤其要注意协调好电影产品三种属性之间的关係 。为此,《中国电影产业研究》在分析电影市场结构对电影技术创新影响的同时,将电影分为主旋律电影和非主旋律电影,并分别探讨电影市场结构对两种类型电影内容生产的影响 。电影产品是一种文化产品,具有信息资源的生产特徵,电影生产并不完全受自然资源稀缺性的制约,同时电影也是一种着作权产品,具有边际成本极低、平均成本递减的特徵 。根据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构成条件,电影产业市场结构更适合形成一种竞争性垄断型 。但是,本书通过历史方法和量化实证研究方法得出结论认为,中国电影市场结构还不是一种真正的竞争性垄断型,而只是準竞争性垄断型 。其主要原因是当前中国电影市场还存在一定的行政壁垒和垄断行为,电影创新还不是市场竞争的核心 。在中国电影的準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内,电影製片业的产量集中度与票房收入集中度产生背离,中国发行公司和院线公司市场集中度较高,但影院市场集中度较低;中影等少数几家大型电影製片企业和院线公司略显规模经济效应,但中国发行公司和影院的规模经济效应并不明显;中国电影产品的差异性增强,但也还存在新的类型影片发展缓慢、同种类型影片的内容题材和创作形式同质化现象严重、主旋律电影的类型化发展受到制约等一些问题;中国电影市场壁垒正在逐步降低,但电影发行和院线市场的进入壁垒还较高,内容审查和电影评审成本过高导致中国电影市场壁垒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竞争的发展 。本书认为中国电影产量的市场集中度指标与电影产业技术创新并不存在正向关係,而呈反向关係,结论并不支持市场集中度越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越高的观点 。但是,从电影票房收入集中度来看,本书的结论又支持市场集中度与企业技术创新呈正相关的观点 。从表面上来看,这两者似乎存在矛盾,但实际上正好反映当前我国电影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的现状 。因为当前中国电影市场还存在局部的过度竞争,而大规模电影集团又基本控制了中国数字电影技术,许多小型电影製作公司製作的数字电影很难进入影院 。不难看出,过低的市场集中度所表现出来的过度竞争,对中国电影技术创新的长期发展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从电影企业规模来看,无论是电影企业技术过程创新还是产品创新,大规模电影企业都占绝对优势,中小规模电影企业总体创新能力较弱 。根据市场壁垒降低给电影市场所带来的变化,本书的结论认为,无论从电影製片业数量的变化、影院数量的变化,还是从进口影片数量的变化角度来分析,电影市场壁垒的降低都有利于电影产业的技术创新 。在有关电影市场结构对非主旋律电影内容生产影响的研究中,本书用历史方法分析认为;由于政府过多的行政力量存在,过高和过低的电影製片业市场集中度都不利于非主旋律电影内容生产 。从电影企业规模角度来看,电影企业的规模大小与非主旋律电影内容生产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并支持经济学理论关于大规模企业规模经济效应和生产效率相应较大的观点 。本书结论也认为,市场壁垒的降低有利于民营资本和境外资本的进入,不仅不会产生“替代效应”和“挤出效应”,而且会对中国非主旋律电影的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研究结论支持市场壁垒降低、民营资本和境外资本进入有利于中国非主旋律电影内容生产的观点 。2003年以前的中国电影製片业虽然市场集中度较高,但不足以说明其对中国主旋律电影产生正面影响,因为这只是当时中国电影体制改革初期和过渡期的一种特殊现象,主旋律电影的迅速发展主要受益于政府的扶持行为;而2003年以后随着电影製片业市场集中度快速下降,主旋律电影市场并没有产生良性竞争,反而出现过度竞争,并逐渐成为中国主旋律电影发展的障碍 。本书结论认为,大规模电影企业与中小型电影企业对中国主旋律电影内容生产起相同的作用,大规模电影企业的资金实力、抗风险能力和品牌效应有利于主旋律电影生产,而主旋律电影的多样化和创新又需要更多的中小型电影企业的参与 。中国电影市场壁垒的降低,促进了中国主旋律电影生产主体的多元化,更多的民营资本和境外资本进入中国电影製片市场,对中国主旋律电影生产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书最后简要分析了几个主要电影大国的电影产业政策,提出中国电影产业政策调整要立足于维护本国利益和民族利益,根据后发国家的实际情况,以最佳化电影市场结构为目的,并符合国际惯例 。首先,要进一步降低电影市场壁垒,但要制定相应政策来抑制过度竞争;其次,要在支持电影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制定具体的措施扶持创新型中小型电影企业的发展;再次,要制定相应的电影反垄断政策,规範电影市场竞争秩序;最后,建议将电影审查制度纳入电影产业政策体系,制定适度的主旋律电影扶持性产业政策 。
- 长春工业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所
- 季芳芳
- 赤峰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刘建飞
- 中国妇女发展20年:性别公正视角下的政策研究
- 后现代的怪诞:海勒小说研究
- 温州壹玖伍陆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
-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 我国非营利组织定价机制研究
- 文化创意产业十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