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蓟州被多次屠城,居然还留下千年建筑,古代木结构的无上国宝 蓟州区世界之最图片( 二 )


四大屠城,千年蓟州不绝既然是后花园,距离都在百公里左右,可见蓟州在四座城市的中心点位置上 。向西是首都北京,向南是市府天津,向北是承德市,向东南方向是唐山市 。处在这个交汇点上的千年古城,蓟州被灭绝,又一次次地轮回重生 。
第一次大屠城为金灭辽 。
蓟州城最辉煌时期出现在辽代统治时期,同时也是辽代的最鼎盛期,奖励农耕、倡导廉洁、治理冤狱、重组部落,不但将辽国从奴隶制国家进一步向封建制转化,更重要的是改进了契丹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 。从此,与北宋形成对峙的局面 。辽圣宗二年重建的独乐寺,从此留下了千古辉煌,也是实物佐证 。但不可一世的辽国最终被金国所灭,契丹人从遵化攻入蓟州,在蓟州城内大肆肆掠,屠城的结果成为了空城 。蓟州等周边诸城尽皆空城,蓟州的大批居民被掠掳到东北充实金上京地区(今黑龙江阿城县白城子) 。
第二次大屠城为元灭金 。
金国、北宋联手灭掉辽后,金国并未履行其承诺,而是大举进军汴梁,掠走了徽钦二宗,北宋灭亡 。无独有偶,金国是在辽的压迫下崛起的游牧国家,而在它的压迫下又一个游牧民族再次崛起,他们就是元朝 。
公元1215年,蒙古大军攻陷金国都城中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对城中居民进行了长达一个月之久的大屠杀,超过100万人为此殒命 。而在整个北方,被灭绝率达到惊人的90% 。蓟州同样不能逃脱屠城宿命,十室九空 。
第三次大屠城为清灭明 。
自崇祯十一年(1638年)至明亡,蓟州被清军屠城三次 。第一次屠城即崇祯十一年 。据《茶余客话》载,清军“戊寅,入蓟州,杀总督吴阿衡,及在籍辅臣孙承宗,又杀督师芦象升 。”第二次屠城是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明末进士李孔昭在《义冢碑记》中载“明崇祯壬午年冬十月,渔阳失守,全城被屠,宫室俱烬 。及兵退之后,尸骸遍地,面目、姓氏不可辨矣,城中绝嗣大半……地方官府聚尸烧埋不可万计” 。清军的第三次屠城是在1644年的明亡以后,当时蓟县创伤未复,壬午年的尸骨还没有全部掩埋,又被清军屠城,可谓惨绝人寰 。
第四次大屠城为日本侵华战争 。
民国廿六年至民国卅四年日本军侵占蓟县期间,粮食损失共计二点二三亿斤,房屋损失一点五七万间,大牲畜六千七百头,猪羊十一万头,农具、家具十一点零二万件,衣物一百五十九万件,抓下次华工六千三百七十二人,据点碉堡壕沟占地八点五万亩,抓夫一百六十万人次,将二百个村庄划为“无人区”
民国廿七年八月廿五日,日本军石川部队从别山袭击蓟县上仓抗联部队,未获,即乱杀无辜村民,以枪挑、刀铡、水溺等手段,一次杀害村民三百七十四人 。
独乐寺不倒,蓟州不朽武定街的早晨有些安静,除了熙熙攘攘的人流,偶尔有几辆自行车、电动车或者是小轿车穿过 。偶尔有认识的街坊邻居见面,大家说着吉祥话 。听口音,感觉十分的熟悉,是唐山口音,绝不是天津话 。
两把马扎,一块招牌,这就是一个营生,靠的是古人玄奥的易经和今人的三寸不烂之舌,遵循的原则是信则有,不信则无 。
凡是古街古城,总会有算卦看八字的 。或许是本地人都算过了,外地游客还没来,买卖有些冷清 。
在渔阳鼓楼的东侧的KFC,一位老太太拉着小孙子一边走一边唠叨着,这肯德基有啥好吃的,“奏”是没有菜饽饽好“次”,这口音一下子让我想起了老艺术家赵丽蓉,尤其与巩汉林合作的小品《打工奇遇》中的经典语言“奏”是好 。
蓟州是一处山水之地,有一座历史古城,虽经磨难,却是人丁兴旺之地 。这里有辽金元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血脉,有唐宋来此逃荒的中原人血脉,有明代随从燕王扫北的,也有随戚继光从浙江迁徙而来“带刀指挥”的兵户,更有随着满清入关的官兵眷属以及修建管理行宫、陵墓建设人员的后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