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杂谈之:农作物联合国 我国农业有哪些世界之最

提起中国,世人无不举起大拇指,称赞她是地大物博、人杰地灵的国度 。“物博”指的是物产丰富 。物产可分为大自然所蕴藏的矿产资源,以及自然生长和人工种植、饲养的各类植物、动物资源 。
就农作物而言,古代的中国其实是一个物种匮乏,资源极不发达的国家 。几千来年,特别是近六百年以来,大量的域外农作物被引种到中国繁衍生息,才逐渐形成了现今中国农作物琳琅满目、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物华天宝景象 。
屈指数来,自先秦以降的数千年里,从外国流入中国的主要农作物有:
原产于西亚的大麦和小麦,约于4000年前传入中国 。
原产于非洲的高粱、南亚的莲藕、地中海的萝卜、东南亚的生姜,于先秦时期传入中国 。
两汉时期,葡萄、核桃、石榴、黄瓜、大蒜、蚕豆、西芹、苜蓿、芫茜、豌豆、芋头、胡椒、大葱等农作物由西域一带传入中国 。
印度的茄子、东南亚的扁豆在三国至南北朝期间传入中国 。
隋唐时期,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西亚的无花果、尼泊尔的菠菜、中亚的开心果传入中国 。
南北宋时期,非洲的西瓜、印度的丝瓜、欧洲的胡萝卜、印度的香蕉传入中国 。
明朝时期,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苦瓜,原产于美洲的菠萝、南瓜、土豆、番茄、红薯、向日葵、玉米、花生纷纷传入中国 。
清朝时期,原产于墨西哥的番木瓜,原产于欧洲的苹果、菜花、卷心菜、西洋菜,原产于西亚的洋葱、美洲的西葫芦相继传入中国 。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辣椒红遍中国大江南北,传统的川菜、湘菜大行其道,甚至催生出许多号称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的地方饮食习俗;四川、重庆、湖南、贵州等省份许多人无辣不吃、无辣不欢,由此派生出以辣论英雄的辣椒饮食文化 。弥漫在大街小巷里的一股股热辣空气,俨然中国就是辣椒的正宗鼻祖 。
其实,辣椒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从美洲将它带回欧洲然后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的 。中国人种植和食用辣椒的历史不会超过六百年 。别妄想汉朝或者唐朝时中国老百姓的餐桌上有用辣椒制作的美味佳肴 。辣椒绝对是中国饮食界的后起之秀、得宠新贵 。
如果剔除以上几十种域外传入的农作物,中国人的餐桌将会黯然失色,甚至能否吃得饱肚子都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
无论域外传入农作物的数量还是域外传入农作物的品质,中国都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农作物联合国!
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几千年以来除了明、清的某个时段执行闭关锁国政策外,大多时候都是对外开放,与外国交流甚为密切的 。中国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利益十分丰厚!
中国之所以有农作物联合国的美誉,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穷则思变 。中国不仅地大而且人多,但中国古代的农作物却相对单调和匮乏 。原产于中国的农作物只有水稻、小米、黍、粟、荞麦、绿豆、大豆、白菜、香菇、荔枝、龙眼、红枣、桑、茶叶、猕猴桃、柑橘等 。古代中国的农作物品种如此稀缺、匮乏,可以想象老百姓饭桌上的菜肴是何等的单调,缺少色彩、营养和滋味 。烹制鱼虾、牛、羊等腥膻肉类没有葱、姜、蒜、胡椒、芫茜、洋葱等香料去腥增香,可以想象古代的中华厨艺难以名扬天下 。甚至于,缺少大麦、小麦、高粱、土豆、红薯、玉米等重要的粮食作物,中国的老百姓想吃饱肚子都会很不容易 。穷则思变,由域外传入的农作物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有如雪中送炭,中国人民对于有益的域外农作物从来都是敞开大门,来者不拒,无任欢迎,视若珍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