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取法汉碑和秦汉竹木简 。所谓取法,就是认真刻苦地解读、体会,而不是浮光掠影 。少看当代人的作品,看当代人的作品要看出其缺点和不足 。
恰当把握主体的创作状态 。“书写性”其实就是将书写过程和创作情绪纸面化 。行笔重複,会形成惯性 。由生到熟,要避熟趋生 。
正确对待风格问题 。风格是自然生成的,不能一概而论 。风格面貌不强,不必耿耿于怀;已经形成风格面貌的,也不必沾沾自喜或故意迴避 。
方劲古朴类,如《张迁碑》、《鲜于磺碑》、《西狭颂》、《校官碑》;
秀丽飘逸类,如《曹全碑》、《孔宙碑》、《刘熊碑》、《赵宽碑》;
宽博厚重类,如《衡方碑》、《鲁峻碑》、《封龙山颂》;
雄放态肆类,如《石门颂》、《杨淮表记》、《夏承碑》;
古拙雄浑类,如《郁君开通褒料道刻石》、《装岑纪功碑》、《郁阁颂》 。
相关名词古隶今隶秦隶汉隶佐书八分草隶魏隶临摹範本
- 《曹全碑》
《张迁碑》
《史晨碑》
《礼器碑》
《乙瑛碑》
《石门颂》
《西狭颂》
《华山庙碑》
《鲜于璜碑》
文章插图
隶书《乙瑛碑》八分书‘分’字,有分数之分,如《书苑》所引蔡文姬论八分之言是也;有分别之分,如《说文》之解‘八’字是也 。自来论八分者,不能外此两意 。《书苑》引蔡文姬言:‘割程隶字八分取二分,割李篆字二分取八分,于是为八分书 。’此盖以‘分’字作分数解也 。然信如割取之说,虽使八分隶二分篆,其体犹古于他隶,况篆八隶二,不俨然篆矣乎?是可知言之不出于文姬矣 。凡隶书中皆暗包篆体,欲以分数论分者,当先问程隶是几分书 。虽程隶世已无传,然以汉隶逆推之,当必不如《阁帖》中所谓程邀书直是正书也 。王谙云:‘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国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模楷 。’吾邱衍《学古编》云:‘八分者,汉隶之未有挑法者也 。比秦隶则易识,比汉隶则微似篆,若用篆笔作汉隶字,即得之矣 。’波势与篆笔,两意难合 。洪氏《释隶》言:‘汉字有八分有隶,其学中绝,不可分别 。’非中绝也,汉人本无成说也 。王谙所谓‘字方八分’者,盖字比于八之分也 。《说文》:‘八,别也 。像分别相背之形 。’此虽非为八分言之,而八分之意法具矣 。《开通褒斜道石刻》,隶之古也;《祀三公山碑》,篆之变也 。《延光残碑》、《夏承碑》、吴《天发神俄碑》,差可附于八分篆二分隶之说,然必以此等为八分,则八分少矣 。或日鸿都《石经》乃八分体也 。以参合篆体为八分,此后人亢而上之之言也 。以有波势为八分,觉于始制八分情事差近 。.由大篆而小篆,由小篆而隶,皆是浸趋简捷,独隶之于八分不然 。萧子良谓‘王次仲饰隶为八分’,‘饰’字有整伤矜严之意 。卫恆《书势》言‘隶书者篆之捷’,即继之日:‘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 。’楷法实即八分,而初未明言 。直至叙梁鹊弟子毛宏,始云:‘今八分皆宏法 。’可知前此虽有分书,终嫌字少,非出于假借,则易穷于用,至宏乃益之,使成大备耳 。卫恆言‘王次仲始作楷法’指八分也 。隶书简省篆法,取便徒隶,其后从流下而忘反,俗陋日甚 。譬之于乐,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 。故八分者,隶之节也 。八分所重在字画有常,勿使增减迁就,上乱古而下人俗,则楷法于是焉在,非徒以波势一端示别矣 。锺繇谓‘八分书为章程书’ 。章程,大抵以其字之合于功令而言耳 。汉律以六体试学童,隶书与焉 。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幼 。是知一代之书,必有章程 。章程既明,则但有正体而无俗体 。其实汉所谓正体,不必如秦;秦所谓正体,不必如周 。后世之所谓正体,由古人观之,未必非俗体也 。然俗而久,则为正矣 。后世欲识汉分孰合功令,亦惟取其书占三从二而已 。小篆,秦篆也;八分,汉隶也 。秦无小篆之名,汉无八分之名,名之者皆后人也 。后人以摘篆为大,故小秦篆;以正书为隶,故八分汉隶耳 。书之有隶,生于篆,如音之有微,生于宫 。故篆取力舜气长,隶取势险节短,盖运笔与奋笔之辨也 。隶形与篆相反,隶意却要与篆相用 。以峭激蕴纤余,以倔强寓款婉,斯征品量 。不然,如抚剑疾视,适足以见其无能为耳 。蔡邕作飞白,王僧虔云:‘飞白,八分之轻者 。’卫恆作散隶,韦续谓‘迹同飞白’ 。顾曰‘飞’、曰‘白’、曰‘散’,其法不惟用之分隶 。此如垂露、悬针,皆是篆法,他书亦恆用之 。分数不必用以论分,而可藉以论书 。汉隶既可当小篆之八分书,是小篆亦大篆之八分书,正书亦汉隶之八分书也 。然正书自顾野王本《说文》以作《玉篇》,字型间有严于隶者,其分数未易定之 。未有正书之前,八分但名为隶,既有正书以后,隶不得不名八分 。名八分者,所以别于今隶也 。欧阳(集古录》于汉曰‘隶’,于唐曰‘八分’ 。论者不察其言外微旨,则讥其误也亦宜 。汉《杨震碑》隶体略与后世正书相近,若吴《衡阳太守葛府君碑》则直是正书,故评者疑之 。然锤舔正书已在《葛碑》之前,繇之死在魏太和四年,其时吴犹未以长沙西部为衡阳郡也 。唐太宗御撰《王羲之传》曰:’‘善隶书,为舍今之冠 。’或疑羲之未有分隶,其实自唐以前皆称楷字为隶,如东魏《大觉寺碑》题曰:‘隶书’是也 。郭忠恕云:‘八分破而隶书出 。’此语可引作《羲之传》注 。正书虽统称今隶,而途径有别 。波碟少而钩角隐 。近篆者也;波碟大而钩角显,近分者也 。”隶书名家清代金石考据学的兴起,结束了“帖学”近千年的统治地位,给靡弱的书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书法史揭开了新的篇章,进入了以篆隶为主流书体的时代 。三百年的清代隶书创作,名家辈出,人才济济,是汉之后的又一高峰,其中一郑簠,金农,邓石如,伊秉绶为代表 。郑簠郑簠(1622----1693)字汝器,号谷口,江苏南京人 。行医为业,终生不仕 。少时便矢志研习隶书,初学明末书法家宋比玉,一学就是二十年,至中年有所悟,遂探本求源,遍习汉碑,直至晚年 。为访山东,河北汉碑,倾尽家资,收藏汉碑拓片,家藏碑刻拓片有四大橱 。孔尚任在<<郑谷口隶书歌>>中道:"汉碑结僻谷口翁,渡江搜访辩真实 。碑亭冻雨取枕眠,抉神剔髓叹唧唧“是郑簠爱碑如痴的写照” 。郑簠广习汉碑,<<曹全>>为其基本体势与风貌 。在此基础之上,又溶入行草 。<<夏承碑>>与其他汉碑的某些特徵,晚年形成了奔逸超纵,神采奕扬的隶书艺术风貌,以异军突起之势,竖起碑学复兴的第一面旗帜,是清代三百年隶书创作的第一个高峰 。郑簠的书风与艺术思想,对后来产生了极大影响,尤其对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如高凤翰,金农,高翔,郑板桥的影响,更为直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郑簠的隶书创作,影响了他之后的一个世纪!金农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平生别号甚多,达数十种,浙江杭州人,博学多才 。工诗词,精鉴古,富收藏,好游历,着述丰 。五十岁时入京考试,未中,遂绝意仕途 。居扬州地区,卖画为生 。金农以布衣雄世 。无论从认识的深度和作品的气格与高度,以及学问的广度与厚度等几诸多方面都是时代的佼佼者,扬州画派各家都无法与其相比,因此,金农是扬州八家中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艺术史的重要人物 。金农隶书风格,沉稳果敢,奇崛憨直,隐约有《华山碑》与《天发神谶碑》,《衡方碑》,《夏承碑》,郑簠的影子 。这种影子又不是那幺的明显与突出,这是金农的过人之处 。他一方面是好古痴古之士,仿佛是生活在清代的一个汉人,另一方面,又是一个具有强烈自我意识,近乎自负与自恋情结者 。二者的结合,使其作品达到了无一笔不是汉人,无一笔不是自己的境界与高度 。他的超前审美与定位,时人言其怪,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杨守敬说:“冬心分隶,不受前人束缚,自辟蹊径,然以为后学师範,或堕魔道” 。对于一些徒师其形,东施效颦者来说,此话确为灼见 。尤其是具有强烈个性特徵的作品,更是这样,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对齐白石艺术精神与风貌产生影响的书画家中,相比八大和吴昌硕而言,金农更加深刻,秉性与金农更契合 。在艺术取向方面增加一些民间艺术成分和世俗化的关照 。因此,善学者夺人魂魄,庸史仅学表皮,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这是金农艺术给后人的启示 。
- 张芯演唱歌曲 花蝶恋
- 恋爱费洛蒙
- 跳八仙
- 大苹果爱生活
- Photoshop CS中文版实例轻鬆学
- 气声唱法
- 小说名称 久旱逢甘霖
- ARM & WinCE实验与实践
- 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语法精讲
- 麒麟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