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橄榄核(中药)【中药 橄榄核】橄榄核,中药名 。为橄榄科植物橄榄Canariumalbum(Lour.)Raeusch.的果核,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具有解毒,敛疮,止血,利气之功效,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冻疮,疳疮,天疱疮,肠风下血,睪丸肿痛 。
基本介绍别称:青果核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芸香目
科:橄榄科
属:橄榄属
种:橄榄
採集时间:秋季採收成熟果实
毒性:无毒
入药部位果核 。性味甘、涩,温 。功效解毒,敛疮,止血,利气 。主治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冻疮,疳疮,天疱疮,肠风下血,睪丸肿痛 。相关配伍1、治口疮,喉癣,喉痈:橄榄核(煅存性)、抱出鸡之蛋壳(煅存性)、方儿茶、人中白(煅)各一钱,上冰片三分 。共研细末,收好 。每用少许,吹之 。(《王氏医存》)2、治耳足冻疮:橄榄核烧研,油调涂之 。(《纲目》引《乾坤生意》)3、治鱼骨鲠:(1)橄榄核为末,以顺流水调服二钱 。(《丹台玉案》)(2)青果核磨汁,含咽 。(《食物中药与便方》)4、治疮子倒靥:橄榄子核中截断,水磨少许服,立发 。(《普济方》)5、解河豚毒:(橄榄)核磨汁或研末,急流水调服 。(《本草从新》)6、治打扑青肿疼痛:青果核磨水,频扫患处,其毒肿立退 。(《寿世保元》)用法用量内服:烧存性研末,3-6g;或磨汁 。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撒或调敷;或磨汁涂 。使用注意《本经逢原》:“过服令人呕泻 。”採集加工秋季採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鲜用或晒乾 。形态特徵橄榄,常绿乔木,高10-20m 。有胶粘性芳香的树脂 。树皮淡灰色,平滑;幼枝、叶柄及叶轴均被极短的柔毛,有皮孔 。奇数羽状複叶互生,长15-30cm;小叶11-15,长圆状披针形,长6-15cm,宽2.5-5cm,先端渐尖,基部偏斜,全缘,秃净,网脉两面均明显,下面网脉上有小窝点,略粗糙 。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与叶等长或略短;萼杯状,3浅裂,稀5裂;花瓣3-5,白色,芳香,长约为萼之2倍;雄蕊6,插生于环状花盘外侧;雌蕊1,子房上位 。核果卵形,长约3cm,初时黄绿色,后变黄白色,两端锐尖 。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生于低海拔的杂木林中,有栽培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药材鉴别果核梭形,暗红棕色,表面有3条纵棱,棱间有2条弧形弯曲的沟 。质坚硬,破开后内分3室,各有种子1颗,内果皮分2层,外层较厚,红褐色,内层较薄,黄色 。种子红棕色,膜质 。子叶2片摺叠,白色或黄白色,油性 。气清香 。以颗粒均匀、饱满、无霉变者为佳 。相关论述1、《纲目》:“磨汁服,治诸鱼骨鲠及食鲙成积,又治小儿痘疮倒黡,烧研服之,治下血 。”2、《本草备要》:“烧灰,敷疰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