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脊

整脊【整脊】整脊疗法,又称“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是以分筋弹拨、按压疏理等整复手法作用于脊椎背膂,以促进督脉气血和畅,使病椎恢复正常,从而治疗脊椎伤损等疾病的一种方法 。
基本介绍中文名:整脊
别名: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
性质:医学
类别:疗法
概述整脊疗法,又称“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是以分筋弹拨、按压疏理等整复手法作用于脊椎背膂,以促进督脉气血和畅,使病椎恢复正常,从而治疗脊椎伤损等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很早就为医家所套用 。清代《医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称:“脊梁骨……先受风寒,后被跌打损伤者,瘀聚凝结 。若脊筋陇起,骨缝必错,则成伛偻之形 。当先揉筋,令其和软;再按其骨,徐徐合缝,背膂始直 。”对损伤性脊椎病变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整复手法等已有较明确的载述 。近代以来,本疗法的治疗範围有不少发展,不仅对颈椎、腰椎棘突偏歪等伤骨科疾病有较好疗效,而且还可广泛套用于由脊椎病变引起的某些疾病 。中国传统医学对脊椎损伤疾病的认识有二千多年历史,有丰富的诊断治疗技术 。为更好继承发扬祖国医学这方便的宝贵遗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现简介如下 。一、早期对脊椎损伤疾病的认识 (公元前2世纪~公元6世纪对脊椎发病症状体徵的描述和病因、病机的认识:目前临床常见的颈椎病、腰腿痛,早在公元前2世纪成书的《五十二病方》已有描述1 。《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脉灸经》中描述“肩脉”病:“不可以顾,肩似脱、月需似折……,颔痛、喉痹、臂痛、肘痛” 。此类症状体徵似现代常见的颈椎病症状体徵 。又如该书描述足太阳脉所发病:“病足小指(趾)废,喘痛、脚挛、睢痛、腰痛、夹脊痛、项痛”,与现代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骶神经根损伤的症状体徵相似 。公元前1世纪的《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2和公元3世纪成书的《针灸甲乙经》3均有类似描述,或将颈肩臂痛称为“臂厥”,腰腿痛称为“踝厥” 。《素问》列“刺腰痛”专篇,论述腰痛各种症状体徵,如“项脊尻背如重状”,“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腰痛,腰中如张弓nu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侠脊而痛至头几几然”等 。并且指出腰腿痛有外感湿邪、外伤劳损:“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和肾虚等病因引起 。特别是,现代研究已证实,《内经》所论的“肾”,其功能包括现代医学所称内分泌系统,包括生长激素、性激素等功能 。而《内经》特彆强调“肾”功能与“腰脊”的关係,认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素问·脉要精微论》)“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素问·生气通天论》)“故肾为腰痛之病也” 。(《素问·病能论》) 。《内经》有关腰脊与肾关係的理论,贯穿历代文献,成为中国传统医学认识脊椎疾病的重要理论,为今天研究脊椎骨质疏鬆症,退行性病变提供十分珍贵的历史经验 。功能体育、按摩、针灸、内外用药疗法套用:功能体育疗法,属古代“导引”範畴 。中国传统医学套用此法防治脊椎疾病,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世纪刘安《淮南子》已介绍“六禽戏”,有“熊经、鸟伸、猿跃、鸱视、虎顾”的锻鍊动作 。据考古发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绘製年代也是公元2世纪前后,图中运动式样多为锻鍊颈、腰、背的屈曲、过伸、侧弯、左右旋转的运动4(图1) 。图1 公元前2世纪的脊椎练功导引图公元3世纪华佗的“五禽戏”更明确:“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 。这种名为“导引”的功能体育疗法一直延续二千多年,成为中国传统医学防治脊椎疾病主要康複方法之一 。按摩是中国传统医学最古老的疗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臣闻上古之时医者俞拊,治病……镵石桥引”,桥,即按摩法 。《内经》已将按摩作为与针灸并列二大疗法:“按摩勿释,着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 。(《素问·调经论》) 。黄帝时代,岐伯着有《按摩十卷》 。《演系露》说:“医有按摩法,按以手控揑捺病处也,摩者挼搓之也” 。当时宫廷富人家中常有牙雕,妇人作按摩时,用牙雕指出疼痛部位 。图2 公元1世纪的牙雕(现藏美国堪萨斯大学)针灸治疗脊椎病,始自《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脉灸经》对臂厥、踝厥运用灸法,《内经》“刺腰痛”专篇论述针灸治腰背痛 。特别是《素问·缪刺篇》中:“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傍之痏,立已” 。华佗治“足躄不能行”,“点背数十处,相去或一寸……灸此各一壮,灸创愈即行” 。后世称此名“华佗夹脊灸” 。《针灸甲乙经》更详尽论述脊椎疾病的辩证选穴位和针灸疗法 。如:“腰痛怏怏不可以俯仰,腰以下至足不仁,入脊,腰背寒,次髎主之” 。针灸疗法是治疗腰腿痛行之有效疗法,至今还套用于临床 。药熨疗法也是当时治疗方法,如《素问·调经论》:“病在骨,焠针药熨” 。医圣张仲景公元2世纪,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已介绍药物内服治“肾着腰痛”“虚劳腰痛”,创着名的“肾气丸” 。公元4世纪,葛洪着《肘后方》介绍用药物配合按摩治疗颈腰痛,称之为“摩膏”,还发明了多种“摩膏” 。同时,葛洪首创后世称为“独活寄生汤”之药物内服,治:“肾气虚衰、腰脊疼痛或当卧湿,为冷所中 。不速治,流入腿膝为偏枯冷痹” 。还介绍用捣烂杜仲酒调外配治外伤腰痛6 。内服外配药物治疗脊椎疾病,张仲景、葛洪的辩证论治内服药物和外敷摩膏疗法,成为后世治疗脊椎疾病的重要疗法 。基本内容通过脊椎(定点)旋转复位手法的治疗,可促使患椎椎间隙及纤维环、椎间韧带发生旋转、牵拉,从而对突出的髓核产生周边压力,使突出物易于回纳;通过拨正偏歪棘突,椎体关节得以恢复正常(或代偿性)的解剖位置,使之与周围肌肉群相适应(即古医籍所称“骨合缝”、“筋入槽”),解除关节囊、黄韧带对神经根的压迫,改善椎动脉血流 。此外,对合併小关节僵凝者施以旋转手法,还能松解粘连,增加活动範围,缓解疼痛 。在套用本疗法时,术者应先用手指触按患者脊椎,检查各相关椎体棘突位置是否正常,患椎棘旁有无压痛,其椎旁筋肉是否变厚、挛缩、剥离等,然后採用相应的整复手法进行治疗 。如对椎间盘突出症的检查和诊断,冯天有提出有以下四个特徵:(1)患椎棘突位置偏歪 。医者用拇指做脊柱触诊时,可查知偏歪棘突的一系列体徵;(2)患椎上下棘问隙一宽一窄;(3)患椎棘突旁压痛,或伴有向下肢放射痛;(4)患处棘上韧带有条索样剥离,触及钝厚,压痛明显 。凡临床具备其中一、二个特徵者,即可确诊 。适应症本疗法对损伤性脊椎病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某些损伤性截瘫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有些病人甚而能收立竿见影之效 。此外,对由脊椎病引起的高血压、心律失常、脑外伤后综合征、视力减弱或失明、耳聋等疾病也可在整复过程中获得一定的疗效 。对颈椎病、外伤后头晕、脑外伤后综合征、耳目失聪及肩臂疼痈麻木等表现为头、面、颈、臂部位症状为主者,应在颈椎段检查和确定病椎部位,并施以相应的整复手法 。对心律失常、胃脘痛、肋间神经痛,腹泻等表现为以胸、腹部症状为主者,应在胸椎段检查和确定病椎部位,并施以相应的手法 。对腰痛,下肢疼痛麻木、大小便障碍等患者,检查及整复手法应侧重于腰椎段 。操作方法触按检查方法1.术者以两手拇指指腹桡侧(或只以一手拇指亦可)呈“八”字形分布,沿患者脊柱纵轴由上至下,左右分拨按摸,以了解椎旁筋肉(棘上韧带)有无变厚、挛缩、钝厚及条索样剥离等病变情况 。2.用拇指触按患者脊椎棘突,观察其是否偏歪 。在正常情况下,棘突侧缘连线应与脊柱中心线平行,各脊椎棘突上下角的连线和各棘突上下角尖的连线应与脊拄中心线重叠 。棘突偏歪时,患椎棘突上下角连线偏离脊柱中心线,患椎棘突上下角尖与其上下棘突的角尖连线同中心线呈相交斜线,棘突侧缘向外成角;患椎棘旁有明显的压痛 。在触按过程中,可一手触按脊椎,另一手扶持其躯体,使患者身体前屈后仰,左右旋转,以反覆比较 。整复手法术者以左(右)手拇指顶住患椎偏歪的棘突,用力向对侧推按,以拨正偏歪棘突;右(左)手扶持患者躯体,使脊柱逐渐屈曲,并在向棘突偏歪一侧侧弯的情况下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两手协同动作,推按一手先捺定顶住患椎棘突,在旋转的最后几度用力推按,偏歪棘突复位时指可下扪及弹跳感 。此外,在施行复位手法前后,还应根据患椎筋肉伤损及病变情况,分别採用分筋疏理、拿点摩揉等手法以舒筋活血 。禁忌症年老体弱者,妇女妊娠,月经期,伴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或严重心肺肝肾等器质性疾患、肿瘤及骨结核等患者,即使术者手法极其娴熟,也慎用本疗法整复手法 。注意事项1.套用本疗法,病椎定位準确是获效的前提,熟练的整复手法则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检查病椎定位不準或疏漏,偏歪棘突方向判断错误,均可使疗效不显,甚至加重病情 。整复手法必须準确,用力柔和,切忌粗暴 。2.治疗时一次整复不能拨正偏歪棘突,不宜连续施治,可以配合分筋琉理、拿点摩揉等推拿手法解除痉挛,然后再施以整复手法 。某些病人要间隔数日施治1次,连续4、5次治疗才能拨正偏歪棘突,切忌急于求成 。3.在颈椎部位施用本疗法整复时,手法不当可能会刺激椎动脉而产生虚脱症,个别患者或可造成医源性脊椎伤损而导致高位截瘫等严重后果 。按语临床资料表明,颈椎综合徵、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患者平均施治本疗法四五次即可缓解或显效;有些病例一次治疗竟能霍然而愈 。自从临床报导有数例颈椎病患者套用本疗法出现高位截瘫后,有人认为考虑到颈部解剖结构特点,不宜使用本疗法的整复手法 。但多数意见认为颈椎病是一种综合徵,对小关节交锁、紊乱及棘突偏歪所引起的颈部症状,本疗法不失为一种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一般说来,只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和治疗手法的规律,即使初学者套用本疗法,给患者造成医源性损伤也是极为罕见的 。此外,手法治疗后注意适当休息与功能锻鍊相兼顾的原则,也是巩固治疗效果所必不可少的 。近年来,本疗法主治範围的拓展,更表明它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中医独特疗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提高 。整脊疗法整脊算是一个舶来品,这种方法在美、加、日、意、法、英、澳等国家算是主流,在美国经过统计的有五万名整脊医师,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是属于医疗保险範畴以内的独立治疗方法 。他起源于19世纪末,加拿大的帕玛(Daniel David Palmer)移居美国,在爱荷华开设诊所,发现一个早期失聪的病人脊椎出现了异位,经过他用手将其推拿回正常位置后,患者居然恢复听力,因此他推想脱节的脊椎压迫到神经,会干扰到正常肌肉、呼吸、循环、消化以及抵抗力,若然将脊椎体的移位,用手法将其推回原位,使脊椎回复良好的曲线后,病症即能解除,这就诞生了“整脊疗法Chiropractic” 。1897年帕玛创设整脊疗法学会,并传授理论及发展治疗的手法,自此整脊疗法开始推广延伸 。整脊医学认为,脊柱骨矢状面上正常的生理弯曲以及水平面上正常的垂直状态,是提供植物神经发挥功能的基本条件,人体所有软绵绵的组织与器官能“挂”得起来,全靠骨骼系统的帮忙,而骨骼系统的支架,全在脊椎骨,脊椎骨上头顶着头颅,下面吊着骶骨,中间还保护着脊髓,脊髓是周围神经的主轴,周围神经成对的从脊椎骨体中间分出来,向左右再往前及上下分布 。除周围神经外还关联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及副交感神经,因此可以说神经网路的原发点在脊椎开始 。脊椎是由七个颈椎体,十二个胸椎体,五个腰椎体及一块大骶椎骨体组成,神经即从由脊髓通过椎体间的空隙走出来,一旦脊椎体发生移位,或产生压迫或甚至周围肌肉,韧带组织紧张,都会直接影响通过的神经,间接引起神经供应的末端器官,肌肉或分泌腺体,从而导致整个人体的疾病丛生 。而整脊医学根据生物力学的角度,套用特殊的手法,并结合针刺、温灸、刮痧、刺血、拔罐、小针刀、点穴按摩以及理疗等手段,对颈、胸、腰椎和骨盆的骨关节,椎间盘以及脊柱相关软组织的劳损,紧张僵硬或退化性改变进行调整,以恢复脊柱内的生物力学平衡关係;解除脊柱周围软组织(肌肉、韧带、筋膜、神经、血管等)急慢性损伤的病理改变,来达到调节其外在生物力学平衡和气血、阴阳平衡,以此来治疗脊柱错位,脊柱周围软组织以及新继发的脊柱相关疾病的方法,达到“调节平衡脊柱,治疗病因根本”的目的,所以也有“整骨不整肌,根本不懂医;整肌不整椎,病痛一大堆”的说法 。直立行走固然解放了双手,实现了智力的飞跃,但是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问题,人类的脊柱与其他四足脊椎动物的脊柱有共同之处,在人类从胚胎到新生儿至站立行走之前,脊柱的大体形态结构与四足脊椎动物同是颈椎、胸椎和腰椎、骶椎在一个弯曲的水平面上 。人类在直立行走以后,颈椎、胸椎和腰椎、骶椎开始由水平排列形成垂直排列,逐渐形成腰曲和颈曲,这种叠罗汉式的垂直排列方式无疑增加了底层脊椎的负荷,并使得颈椎与胸椎、腰椎与骶椎之间更容易劳损和受伤(因为胸椎和腰椎之间相对运动较少,所以情况要稍微好一点),一旦脊椎之间造成错位,更加容易使脊椎内的神经和脊椎外的韧带、肌肉等组织造成紧张或压迫,同时也会造成骨骼之间的非正常摩擦,而这应该使骨质增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增生的骨质又会对其他肌肉、神经或韧带组织造成影响 。不纠正脊椎之间的相对位置差异,仅仅把增生的骨质消除,无异于那箇中箭以后把露出箭身部分剪去的笑话,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造成病因的“箭头”还留在身体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