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鼓楼


天津鼓楼

文章插图
天津鼓楼【天津鼓楼】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 。明朝永乐二年(公元一四零四天津鼓楼旧照年),天津设卫筑城,当时,这座"卫城"只不过是土围子 。经历了大约九十年,到弘治六、七年(一四九三---一四九四),才砌成砖城 。修建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的城楼和四处城角的角楼 。位于城中心的鼓楼,也是在这个时候修建起来 。即距今四八八---四八九年之间 。名为鼓楼,实为钟楼 。有人说,现在的天津市就是以鼓楼为中心,向四周不断扩张而形成的,所以声称“鼓楼” 是天津市的发源地 。
基本介绍中文名:天津鼓楼
所属城区:南开区
材料:砖砌
建筑特点:下宽上窄
所建时代:清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城市:天津市
着名景点:鼓楼商业街
建议游玩时长:1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四季皆宜
鼓楼简介天津鼓楼,位于天津城中心,周围有北马路、东马路、南马路、西马路所包围,形成了今天的西北角、东北角、东南角、西南角地区,当时修建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的城楼和四处城角的角楼,至今留下了北门外大街、南门外大街、东门内大街等路段 。这座鼓楼高三层,楼底的一层,是用砖砌成的一座方台,下宽上窄,辟有四个拱形门洞,通行东西南北四条大街 。在这座台子上,修建了两层楼 。第一层供奉观音大士,天后圣母,和关羽岳飞等 。楼的第二层,悬有重三百斤的铁钟一口 。楼前有清代天津诗人梅小树撰写的木板对联:"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 。" 清末的另一位天津诗人周楚良在一首竹枝词里写鼓楼撞钟的景况说:"本是钟楼号鼓楼,晨昏两度代更筹 。声敲一百单零八,迟速锅腰有準头 。"原来守鼓楼的是一位驼背的老人(俗称驼背为"锅腰"),他每日早晚两次敲钟,每次各敲五十四响,作为城门晨昏启闭的信号 。光绪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城墙被拆除,独独留下了鼓楼倖存 。不久,楼为消防队占用,作为了望台 。民国十年,直隶省长曹锐,天津警察厅长杨以德,照原样重建,楼顶大樑上改复绿瓦,较前更为美观 。重建后,把鼓楼四个城门的名称"镇东","定南","安西","拱北",请名书法家华世奎书写,并重书了梅小树的对联 。这座鼓楼,碧瓦丹楹,焕然一新重新成为津门一景 。鼓楼大钟鼓楼的大钟直径1.4米,高2.3米,重约1500公斤,被誉为天津的"钟王" 。此钟用铁铸成,铸工精细,造型古朴 。钟体都是阳铸浮雕,钟钮铸成交尾双螭,片片鳞甲清析可辨双螭的两个头和四只脚,连线着钟体,另四只脚互相抓攀,弓身欲吼 。钟肩倒覆莲瓣二重,沿钟身周围分隔成八块长方形框格,上下两层 。钟的腰部铸着云龙和折枝花卉连续纹样,作为装饰 。钟口八个莲瓣的凹处,各铸一个八卦符号 。从铁钟的下框格间所铸"衮(究)州长老院"五字可知,此钟原为建于宋朝元佑年间的克州长老寺的东西,最晚铸于明末清初,是后来移到天津鼓楼悬挂的 。这口大钟现 在放在邃园迴廊的水泥座上,虽然不能撞响,但仍是一件铸型精美的艺术品,可供人们观赏、联想 。
天津鼓楼

文章插图
天津鼓楼鼓楼历史修筑公元1404年(明永乐二年)天津设卫筑城,到明弘治年间(公元1493年左右),山东兵备副使刘福将原来的土城固以砖石,并于城中心十字街处建鼓楼 。楼高三层,砖城木楼,楼基是砖砌的方形城墩台,四面设拱形穿心门洞,分别与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相对应 。鼓楼城台建有木结构重层歇山顶楼阁,上层楼内悬大钟一口,约两吨,铁铸,为唐宋制式 。大钟初用以报时,以司晨昏,启毕城门,早晚共敲钟108响 。鼓楼北面有清代天津诗人梅小树撰写的一副抱柱联:“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