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秉绶( 二 )


伊秉绶

文章插图
1815年(嘉庆二十年)夏,经友人一再敦促,伊秉绶离开了宁化,启程入京,途经扬州,旧时好友留他小住,客居至9月 。扬州的9月天气已渐转凉 。他不慎染上秋寒,猝得肺炎,一病不起,于9月11日在扬州病逝 。后归葬宁化曹坊石牛驿(今上曹村) 。扬州百姓得知前任知府病逝后,把他供奉在三贤祠里,和扬州历史三位名贤太守欧阳修、苏东坡、王士祯并祀 。几十年前,汀州宁化人黄慎在这块土地上以诗书画赢得声名,几十年后,又一个汀州宁化人伊秉绶以他的勤勉和德政,在这里获得讚誉 。伊秉绶治理扬州虽然有德惠政声,为清一代名吏,但他从不以功自居 。他把自己的居所从商富集居的“休园”,搬到名其为“湖上草堂”的平民所居的旧城“黄氏园” 。他在生活上也清廉耿介,杜绝声色,“每食必具蔬”,“藉以清吾心耳” 。常说:“人生也,直即天地之性,无少回邪,行则正 。”因伊秉绶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深得扬州百姓爱戴 。《芜城怀旧录》称讚他说:“扬州太守代有名贤,清乾嘉时,汀州伊墨卿太守为最着,风流文采,惠政及民,与欧阳永叔、苏东坡先后媲美,乡人士称道不衰,奉祀之贤祠载酒堂 。”个人作品其传世的主要墨迹见于《默庵集锦》,1971年台湾大众书局出版有《清伊秉绶作品集》,1984 年 10月上海书店出版了《伊秉绶隶书墨迹选》 。虽然他四体俱能,但以隶书为最 。其隶书为汉碑中雄伟古朴的一类 。仅在上海书店出版的《隶书墨迹选》中即收有其临写的《裴岑》、《韩仁铭》、《尹宙碑》、《孔宙碑》、《张迁碑》、《衡方碑》等 。尤其得力于《衡方碑》,据伊秉绶《留春草堂诗抄》可知他临写《衡方碑》多达百遍 。融先秦篆籀、汉魏砖瓦及颜体气象于一炉,而自成一家 。其传世的行书作品有《节临唐宋人书屏》十二行,共一百二十八字,上海博物馆收藏,刊于日本《中国明清书法名品图册》 。《临柳公权尺牍轴》,书于嘉庆三年(1798),四行共八十六字,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 。《自书诗册》,六行共四十一字,辽宁省博物馆收藏,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 。《七绝诗轴》,六行共四十五字,刊于日本《明清书道图说》 。《行书老子语轴》,三行共十作字,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 。又《中国书法今鑒》收入了《南园先生行书杜诗册》,民国二十年(1931)震亚图书局据瓶斋主人藏墨迹影印 。
伊秉绶

文章插图
伊秉绶 书赠桂未谷(馥) 花绫对联伊秉绶 书赠桂未谷(馥) 花绫对联 (右图),为金陵天渡楼收藏 。其隶书对联传世者甚多,如嘉庆三年( 1798 )书写的三言联“志于道,时乃功 。”嘉庆四年( 1799)书写五言联“清光宜对竹,闲雅胜闻琴 。”嘉庆八年( 1803 )书写的五言联“政声韩吏部,经义董江都 。”嘉庆九年( 1804)书写的五言联“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 。”嘉庆十年( 1805 )书写的四言联“变化气质,陶冶性灵 。”(以上见于《中国书法文化大观 ·伊秉绶的书法艺术》) 。又首都博物馆收藏、刊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的五言联“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和赠诒元九兄世讲联“崇情苻远迹,精理亦道心”,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的七言联“三千余年上下古,一十七家文字奇”等 。除对联外,其传世的隶书作品还有刊于日本《综合书道大辞典》的《晋书刘毅传句轴》,刊于日本《明清书道图说》的《魏舒传语轴》,日本京都博物馆收藏,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的《节临汉衡方碑》 。人物轶事伊面的来源曾任广东惠州太守的清代书家伊秉绶,他家中常聚集文人墨客吟咏唱和,厨师往往忙不过来 。伊秉绶于是让厨师用麵粉加鸡蛋掺水和匀后,製成麵条,捲曲成团,晾乾后炸至金黄,储存备用 。客人来了,只要把这种面加上佐料,放到水中一煮即可招待客人 。一次,诗人、书法家宋湘尝过觉得非常美味,又知道它还没有名字,便说:“如此美食,竟无芳名,未免委屈 。不若取名‘’伊府麵如何?”从此,伊府麵流传开来,简称为“伊面” 。这伊面就是现代速食麵的鼻祖 。重修苏轼故居伊秉绶从政清正廉洁,爱护百姓,除暴安良 。嘉庆四年(1799年)任惠州知府,一到任就问民疾苦,革除恶习陋规,特别注意抑制豪强为非作歹,整顿社会秩序,维护地方治安 。同时,他还重视教育和文化事业 。除了重修丰湖书院以外,伊秉绶还重修了白鹤峰苏文忠公故居和苏轼侍妾朝云墓,被当时士林传为风雅盛事 。伊秉绶和丰湖书院都说清朝官员腐败,还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可那时的地方官很多都重视教育,和后来的贪官只认钱大不一样 。丰湖书院就是伊秉绶一手扶植起来的 。惠州大学校内残存的丰湖书院遗蹟都是伊秉绶时代的 。现存的楹联“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其实是宋湘为丰湖书院的二门所题 。丰湖书院头门上的楹联是伊秉绶题写的“学焉得其性之所近,览者将有感于斯文” 。丰湖书院修好后,伊秉绶请来当时的着名诗人宋湘主持丰湖书院 。他还与宋湘一起制订了丰湖书院的规章制度 。宋湘的诗集里有《丰湖草》和《丰湖后草》各一卷,都是在书院担任山长的两年时间里写的 。在丰湖书院期间,宋湘钟情惠州山水,从他的诗歌里,可以看到一个非常迷人的丰湖和同样迷人的书院:敞敞亮亮的一大片水,清清静静的一座院落,清风明月,春绿秋白的芦苇,那是一幅令人神往的画卷 。伊秉绶死于扬州知府任上 。由于他的努力,扬州大水之年无一灾民饿死,扬州人民为此深感其恩 。伊秉绶死后未及一月,便被扬州百姓供奉于“三贤祠”(“三贤”指的欧阳修、苏轼、王士祯三人)内,时至今日,在扬州人民的心目中,伊秉绶仍被尊称为“扬州四贤”(原“三贤”加秉绶即“四贤”)之一 。相关事件据《清史稿》载:伊秉绶“问民疾苦,裁汰陋规,行法不避豪右,故练刑名,大吏屡以重狱委之,多所矜恤 。”当时,陆丰一伙巨盗抢劫绑票,无恶不作 。伊秉绶设计擒获7名强盗,将他们绳之以法,为民除害 。对所有讼牒,伊秉绶必定亲自审理,受株连者当即遣释 。惠州有一富豪欺辱寡母弱子 。伊秉绶将这个富豪拘留审问,严词斥责富豪的不道德行为,民众为之称快 。同时,伊秉绶还致力于发展地方文化,造就人才,奖掖后学 。嘉庆六年,伊秉绶重建丰湖书院 。书院颇具规模,讲堂、学舍一应俱全,还配以亭、台、楼、阁、榭、祠等景观建筑;并且聘请“广东第一才子”宋湘来主持教学 。传说,伊秉绶与宋湘之间有过一段不寻常的关係:嘉庆四年,宋湘入京参加会考,路过惠州时,因盘缠不够,于是向惠州府太守伊秉绶商借 。伊秉绶爱好风雅,也扶持后进 。他素闻宋湘的才名,便要求他写一首诗,诗中镶入东南西北 。宋湘立即提笔写下:“南海有人瞻北斗,东坡此地即西湖 。”伊秉绶见宋湘才思敏捷,十分赏识,赠他纹银三百两作路费 。此事是否属实,无从考证,但伊秉绶与宋湘交谊甚深,却是事实 。嘉庆四年,宋湘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 。《嘉应州志?宋湘传》说他“襟抱豪迈,下笔具倜傥雄奇之概,诗磊磊落落,从真性坌涌而出” 。新纂《云南通志·宋湘传》也说,他“才气豪迈,工书能文,诗尤敏捷,每有所作,落笔立就,时称‘真才子’ 。”这样一位“广东第一才子”,如果没有很深的交情,是不可能请得动的 。丰湖学院有了宋湘这样的杰出教师,又立有严谨的教学规章,很快成为惠州最高的学府 。伊秉绶喜爱文化,也十分尊重文化 。一次,他到端溪随砚工一起下到40多丈深的坑洞,点着篝火采砚石 。当他採得一块佳石时,怕伤了佳石的神韵,竟不忍下刀雕镌,只是在石的右侧边刻下“留与子孙耕,汀州伊秉绶题”十一个字 。为此,大学士纪晓岚特专门题写了一篇砚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