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龙山石窟 龙山石窟( 二 )


山西省太原市龙山石窟 龙山石窟

文章插图
龙山石窟内部第一窟名虚皇龛,窟平面圆形,正面雕龛,龛内雕有元始天尊坐像,头已不存,衣饰披垂于座上,自然流畅,两旁各雕有侍者像十尊,脚下流云缠绕,头上刻有光环,似为道府诸神作朝拜仪式 。洞顶雕盘龙两条,已风化 。第二窟叫三清龛,是龙山诸窟之最大者,中为玉清元始天尊,左为上清灵宝天尊,右为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 。正面主像,左右有真人和侍者像 。面型端庄,衣着沉厚,双手捧圭拱于胸前,开凿年代与第1窟相同 。第三窟为卧如龛,窟内左右雕碣龛各一,正面雕一长方形高台,台上侧身卧像一尊,头东足西,长一米八,与其人略同,传说是披云子坐化之所,其实应是全真道人修炼仙丹时仿佛教涅盘而雕的模拟像 。第四窟三天大法师龛,窟平面扁方形,三面雕像,每面雕尖拱形龛各一,主像各一尊 。各像髮髻凸起,衣饰流畅,侍者身材修长,侧身微曲,极富宋风 。第五窟为玄真龛,内雕石像三尊,主像结跏而坐,侍者立于两侧莲台之上,衣饰、手法及造像风格与第四窟同,为宋代作品 。第五洞为三天大法师龛 。第六窟为五帝龛,主像一等,端庄凝坐,左右待者谦恭微谨,右角雕妇人半掩门,面目衣饰与第一窟同,为元初所凿 。第七窟为七真龛,又名玄门列祖洞,分内外两室,内室雕王重阳七大弟子像,外室雕有龙白虎像,被盗凿 。雕像分三面排列,正面三尊,两侧各二,并有侍者像 。第八窟为辨道龛,规模甚小 。现存为明、清泥塑三皇、关羽等像 。八个窟现存道教造像七十八尊 。艺术特色山石窟规模虽不大,但雕凿技术奇特,面型方圆 。衣饰沉厚,线条简练,风格粗犷,生活气息浓郁 。我国石窟造像多为佛教题材,此窟甚异,内容全为道府诸神和立门列祖,截至目前所知,尚属海内孤例,亦可称之为元代道教雕像的代表作 。一九五七年公布为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窟渊源山西是南宋、金、元之际归蒙古族统治较早的地区之一,也是道教的一支全真道早期得到较大发展的地区之一 。龙山石窟造像题材,除少数道教普遍敬奉的三清尊神外,大多是该支派尊为开山祖师的造像 。在丘处机住持的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前身)等元代造像久已不存的今天,龙山石窟相当完整地保存着具有全真道特色的雕刻品,是很可宝贵的 。历史地位龙山石窟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元代道教发展史以及道教石窟艺术等方面,提供了珍贵资料 。主要景点龙山石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道教石窟,始凿于元代(1271-1368年)初年,由道人宋德芳主持兴建 。与云冈、龙门等佛教石窟相比,龙山石窟的规模并不十分大,主要有虚皇龛、三清龛、卧如龛、玄真龛、三大法师龛、七真龛及另外两处道龛 。这些石窟内,共有石雕像40余尊,既有三清老祖等道家神仙像,又有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等道教真人像,神态动作都十分传神 。游览龙山石窟时,会发现这里的道教石窟与佛教石窟的精緻细腻不同 。这里的道教石窟风格朴实,手法庄重,甚至你会有一种粗糙的感觉 。比如:窟内塑像衣饰的雕刻简洁素净,十分含蓄内敛,而不像一些佛教石窟中佛像的衣饰,那样飘逸精美 。在游玩时,还可以在几个窟内的两侧、前壁上,观看到元代留下的题记,这些都是研究元代道教发展史以及石窟艺术的重要资料 。在参观石窟之余,游客不妨顺便观赏一下龙山的自然美景,山中有桃花谷、昊天观等景点 。交通信息龙山石窟没有直达公车,需要途中再包车 。在太原市区乘公交308、310路到“西镇”站下车,或乘坐301、302、804、848、856路到“晋祠公园”站下车,再包车上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