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软体工程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软体工程

文章插图
软体工程(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软体工程】软体工程专业是2002年国家教育部新增专业,随着计算机套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及中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软体工程专业将成为一个新的热门专业 。软体工程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基础,强调软体开发的工程性,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从事软体需求分析、软体设计、软体测试、软体维护和软体项目管理等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突出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培养能够从事软体开发、测试、维护和软体项目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
基本介绍中文名:软体工程
专业代码:080902
专业层次:本科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别:计算机类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主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学外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实验、线性代数、机率论与数理统计、程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离散数学、作业系统、编译技术、软体工程概论、统一建模语言、软体体系结构、软体需求、软体项目管理该专业除了学习公共基础课外,还将系统学习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分析、面向对象程式设计、现代作业系统、资料库原理与实现技术、编译原理、软体工程、软体项目管理、计算机安全等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选修一些其它选修课 。实践环节:毕业实习、课程设计、计算机工程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 计算科学基础理论、软体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套用知识,具有软体开发能力以及软体开发实践 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从事软体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 专门人才 。简介软体工程专业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体的学科 。它涉及到程式设计语言,资料库,软体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準,设计模式等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软体套用于多个方面 。典型的软体比如有电子邮件,嵌入式系统,人机界面,办公套件,作业系统,编译器,资料库,游戏等 。同时,各个行业几乎都有计算机软体的套用,比如工业,农业,银行,航空,政府部门等 。这些套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工作更加高效,同时提高了生活质量 。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软体工程

文章插图
软体工程知识体系全景图相关学者、组织机构都分别给出了定义:Boehm: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来设计并构造电脑程式及为开发、运行和维护这些程式所必需的相关档案资料 。IEEE:软体工程是开发、运行、维护和修复软体的系统方法 。Fritz Bauer:建立并使用完善的工程化原则,以较经济的手段获得能在实际机器上有效运行的可靠软体的一系列方法 。发展过程概念提出1960年代末期,计算机程式在複杂度、规模和套用领域等方面的增长引人注目,这导致上千亿资金花费在软体开发上,许多人的工作和生活依赖于软体开发的成果 。软体产品帮助人们获得更高的工作和生产效率,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灵活和宽鬆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儘管有很多成功之处,许多软体产品在成本、工期、质量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主要原因是:软体产品是複杂的人造系统,具有複杂性、不可见性和易变性,难以处理 。个人或小组开发小型软体非常有效的编程技术和过程,在开发大型、複杂系统时难以发挥同样的作用 。1968年在德国举行的NATO软体工程会议上,为应对“软体危机”的挑战,提出了“软体工程”的术语 。这个时期有代表性的软体工程定义是“为了经济地获得在真实机器上可靠工作的软体而制定和使用的合理工程原则和方法” 。1972年IEEE学会的计算机协会第一次出版了《软体工程学报》 。此后,“软体工程”这个术语被广泛用于工业、政府和学术界,众多的出版物、团体和组织、专业会议在它们的名称里使用“软体工程”这个术语,很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系先后设立软体工程课程 。学科雏形软体工程早期的发展是理清软体工程过程的各种活动,提出软体生命周期的概念和软体开发的瀑布模型,制定软体生命周期中主要活动的质量标準 。1991年,ACM和IEEE/CS的计算教程CC1991专题组将“软体工程”列为计算学科的九个知识领域之一 。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计算机硬体普遍採用大规模积体电路 。在单主机计算模式下,基于瀑布模型的软体开发过程和结构式过程语言编程范型占主导地位 。软体工程得到巨大的发展 。以阶段论看待软体生命周期,给规範和规程的制定、工具研製、预算管理、工程核算、组织质量过程带来极大方便,基于瀑布模型的软体工程的研究在软体需求分析、软体设计、软体测试、软体质量保证、软体过程改进等多个子领域得到深化和扩展,形成了软体工程学科的雏形 。学科确立1970年代末期,美国制定研究生教育计画时採纳了IEEE/CS提出的、制定软体工程教程的建议,为软体工程教育打下了基础 。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软体工程教育得到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体工程研究所(SEI)的培育和支持 。他们调查软体工程教育的现状;出版软体工程推荐教程;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建立软体工程硕士教育计画;组织和推动软体工程教育者研讨会 。1993年,IEEE-CS和ACM为把软体工程建设成为一个专业,建立了IEEE-CS/ACM联合指导委员会 。随后,该指导委员会被软体工程协调委员会(SWECC)替代 。SWECC给出了“软体工程职业道德规範”、“本科软体工程教育计画评价标準”和“软体工程知识体”(SWEBOK) 。SWEBOK全面描述了软体工程实践所需的知识,为开发本科软体工程教育计画打下了基础 。2004年8月,全世界五百多位来自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界的专家、教授经过多年的努力,推出了软体工程知识体、软体工程教育知识体(SEEK)两个档案的最终版本,标誌着软体工程学科在世界範围正式确立,并在本科教育层次上迅速发展 。软体工程、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并列成为计算学科下的独立学科 。教育发展中国的软体工程基础技术研究始于1980年代初 。当时,软体开发方法学成为研究热点 。1980年在北京召开了中国首届软体工程研讨会,之后,许多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陆续开展了软体开发方法学、CASE工具和环境、面向对象技术等软体工程基础技术的研究 。“软体工程核心支撑环境”,“软体工程技术、工具和环境的研究与开发(SEP)”等课题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其科研成果代表了中国软体工程技术研究的水平 。与此同时,部分高校面向研究生开设了软体工程课程,开始引进和编写软体工程教材 。1984年和1985年,国家科委选择重点高校招收了两批(200人)软体工程硕士,为软体工程教育积累了经验 。此后,高等院校开始为本科开设软体工程课程 。部分高校从1988年开始试办软体工程专业(后来在学科调整时又归併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1990年代,软体重用和软体构件技术成为研究热点,面向对象方法和技术成为软体开发的主流技术,软体过程研究及软体企业的过程改善受到广泛重视 。随着软体工程技术的发展,高校又增设了面向对象技术,支持面向对象技术的Smalltalk语言、软体过程管理、软体测试技术、软体过程度量等课程,软体工程领域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时数不断增加,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为适应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软体产业和软体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2000年发布了18号档案《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体产业和积体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2001年经教育部和国家计委批准,全国成立了35所示範性软体学院 。各高校软体学院和计算机学院(系)为培养高层次、实用型、複合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要求学生在思维创新的基础上,提高技术创新和工程创新能力,提高软体工程实践和软体工程管理能力 。这有效地促进了中国软体工程学科的发展,中国软体工程教育开始走向成熟 。组成结构ACM和IEEE-CS发布的SWEBOK定义了软体工程学科的内涵,它由10个知识域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