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船”说》——有感黄旭华科技创新奖 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今日“船”说》——有感黄旭华科技创新奖 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2022年9月5日上午,首届黄旭华科技创新奖颁奖仪式上黄旭华说:“在创新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永不知足 。” 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总体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院士2021年,黄旭华捐给七一九所1100万元设立科技创新奖励基金,为年轻科研人员创造更好的科研条件 。按照《黄旭华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管理办法》规定,黄旭华科技创新奖两年评选一次,每次奖励名额原则上不超过5个 。经过形式审查、会议评选、公示、函询等程序,5名科研人员获得第一届黄旭华科技创新奖,每人获得奖金20万元 。5名获奖者的科研成果代表了近年相关科研工作中取得的重要成绩 。
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刚刚从战火纷飞的硝烟中站起来,深谙中国历史的毛大大主席坚信“落后就要挨打”,振臂挥手说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就这样,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批年轻包括黄旭华、魏乃文等人被组织安排从事核潜艇的设计,从那天起,他们把对父母的孝敬化作对祖国的忠诚,消失在家人的视线,连亲人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在干什么,为什么逢年过节也不见回来 。却突破了核潜艇“七朵金花”技术:核动力装置 型线设计 艇体设计(线型、结构) 人工大气环境 水下通讯 惯性导航系统 导弹发射装置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核动力潜艇艇型是能与大海融为一体的“水滴型”,美国为此曾经谨慎地走了“三步”才成功 。年轻的总师黄旭华认为,既然已有成功案例,我国研制工作应该三步并作一步走 。为了确定艇型,黄总师带领大家通过大量的计算和反复论证,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提出了5个方案,其中2个为水滴型;紧接着黄总师率领大家一头扎进了刚刚建成的上海交通大学深水试验室,在取得了数万个数据后,毅然决定:中国核动力潜艇为“水滴型” 。多年后,当有人问题如何做到这份从容自信?已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黄旭华说:用好“三面镜子”设计核潜艇:一面放大镜,把认为有用的信息从混杂的信息堆里粗选出来;一面显微镜,对选出的信息作进一步的深入分析研究;一面照妖镜,对分析后的信息去伪存真,留其精髓 。
今日回想,我从事科研工作,不正是用这“三面镜子”才做到了“三心二意”(爱心、信心、细心 主意、创意);同时,从事科普事业,还将感恩心、好奇心和学习前辈们的匠心化为科技创新的动力 。因为,伴随新中国成立,我国的造船工业筚路蓝缕,从当初装备和人才两方面匮乏,到自主研制核潜艇,航空母舰等大国重器 。70多年来,中国造船栉风沐雨,由弱到强崛起的速度世界第一 。背后倾注着无数民族科研巨匠的付出,他们用毕生追求撑起祖国的脊梁、创造着岁月静好,为我们缔造了强大的国防条件和珍贵的精神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