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玉竹


邵东玉竹

文章插图
邵东玉竹邵东玉竹,湖南省邵东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誌产品 。
邵东玉竹,又名尾参,邵东生产历史悠久,为中国“玉竹之乡” 。特别是邵东县产的猪屎尾参产量大、品质优,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
【邵东玉竹】2005年12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邵东玉竹”实施地理标誌产品保护 。
基本介绍中文名:邵东玉竹
产地名称:湖南省邵东县
品质特点:根茎粗壮,含糖量高
地理标誌: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誌产品
批准文号: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5年第192号
批准时间:2005年12月28日
产品特点品质特性邵东玉竹,秋季採挖,除去鬚根,洗净,晒至柔软后,反覆揉搓、晾晒至无硬心,晒乾;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晒乾 。产品呈长圆柱形,略扁,少有分枝,长4—18厘米,直径0.3—1.6厘米 。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具纵皱纹及微隆起的环节,有白色圆点状的鬚根痕和圆盘状茎痕 。质硬而脆或稍软,易折断,断面角质样或显颗粒性 。气微,味甘,嚼之发粘 。直观看,邵东玉竹与其他产区玉竹的明显区别就是要粗壮一些;从产量角度讲,种植湘玉竹的亩产量远超其他品种;在炮製方面,湘玉竹则有着很高的乾制率 。从成分上讲,湘玉竹的更大优势在于味甜糖质重 。《中国药典2015版》中规定,玉竹中玉竹多糖的含量不得少于6.0%,而湖南产玉竹中的玉竹多糖有的高达10.0%,是所有玉竹品种中最好的一种 。
邵东玉竹

文章插图
邵东玉竹生物性状玉竹,别名尾参、萎蕤,属百合科植物,玉竹条呈长圆柱形,略扁,少有分枝,长8至20厘米,直径1.2至1.6厘米,表面黄白色、金黄色或黄棕色,半透明,具有纵皱及微隆起的环节,节上残留白色圆点状鬚根痕,一端较疏,一端较密,茎痕处较细呈结节状,质略柔润,断面黄白色,微透明,富糖性,味甜,香味浓,嚼之有粘性 。玉竹片肉质白色,无外皮,或有少许外皮,片宽6毫米至15毫米 。药用价值玉竹的乾燥肉质呈根状茎,为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大宗中药材 。玉竹,以根入药,性平味甘,具有养阴清热、生津止咳等功效 。主治口燥咽乾、乾咳少痰、风湿咳嗽、发热血汗、心烦心悸、热病烦渴等症 。并可治疗尿频、遗精多汗、腰膝痛疼及糖尿病等症 。科学研究证明,玉竹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形成的作用,而且对中风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产地环境邵东气候不同于湖南其他区域的乾旱盆地,乾热少雨,土壤疏鬆肥沃,是湘玉竹生长的绝佳环境 。在湖南地理的定义中,这里属于“衡邵乾旱走廊”的一部分 。在湿润气候为主的湖南,为何唯独此处乾旱?据地理资料记载,在湖南省衡阳、邵阳两地区和永州、郴州的一部分地区,由于其独特的盆地地形,形成了一个从天光山沿衡阳县西北方向到达邵东的狭长盆地地带 。盆地东面衡山山脉、天光山以及南面五峰山较高,每年东南季风的湿润气流很难越过山峰而进入盆地,气流即使越过山脉,由于下沉也会变得乾旱 。加上该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少雨,造成区域内雨水比周围地区少 。故有“乾旱走廊”之称 。乾燥的气候,不利于南方粮食作物的生长,却可以成为湘玉竹种植的乐土 。
邵东玉竹

文章插图
邵东玉竹历史渊源邵东县种植药材历史悠久,自公元14世纪明代开始,已在该县廉桥镇、双凤乡等乡镇种植玉竹 。据《邵东县誌》记载,20世纪初,清末时期,该县流泽、廉桥、光陂、界岭、双凤等乡镇种植玉竹达数千亩,年产量占全省四分之三 。民国时期,广东商人来境收购玉竹,转运广州出口港澳、东南亚、日、美、韩、加等地区和国家,此时邵东县的猪屎尾参外贸出外商称为"湘玉竹" 。生产情况21世纪初,邵东县中药材的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种植品种达100余种,年产值近3亿元,中经材种植分布全县,其中玉竹种植面积达6万亩,从事玉竹片加工的个体户达千户 。邵东每年加工玉竹饮片5万吨,年出口创汇近1亿美元,产品出口远销东南亚、日、韩、美、加、澳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2年,年加工玉竹出口创汇80万美元 。年加工玉竹饮片3千吨,年产值5000万元 。截至2007年,产量占湖南省的3/4,出口量中国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