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长丰汽车工程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前身为1908年兴办的机械科,以及由此发展的机械工程系,是湖南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原名为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于2008年6月正式更名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学院现设有机械工程系、车辆工程系、工程力学系、航空航天系等4个系,建有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车身先进设计製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电子与控制技术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技术与发展研究中心、湖南省汽车车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级、部省级科研机构 。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六位 。
基本介绍中文名: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英文名:HNU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Vehicle Engineering
校训:实事求是 敢为人先
所属地区:中国湖南省长沙市
学校类型:理工
学校属性:机械四小龙
现任院长:丁荣军
学院介绍师资队伍全院现有教职工23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美国工程院院士暨湖南大学特聘教授1人,国家“千人计画”特聘教授2人,“外专千人”特聘教授1人,青年“千人计画”特聘教授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画”特聘、讲座教授2人,国家“863”领域专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芙蓉学者”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画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入选者9人,教授70人,副教授45人,博士生导师61人,硕士生导师83人,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稳定 。学科建设学院设有车辆工程、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工程力学、工业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 。学院拥有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力学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机械工程、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已取得车辆工程(1990年)、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1993年)、机械设计及理论(2003年)、机械电子工程(2003年)、固体力学(1998年)、流体力学(2005年)、工程力学(1998年)、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2005年)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拥有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1981年)、车辆工程(1986年)、机械设计及理论(1990年)、机械电子工程(1998年)、动力机械与工程(1984年)、热能工程(2005年)、固体力学(1981年)、流体力学(2005年)、工程力学(2005年)、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2000年)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机械工程、工业工程、车辆工程、物流工程、动力工程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机械工程学科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四个学科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在汽车设计与製造工程领域具有鲜明的特色,“汽车碰撞仿真及安全性设计技术”、“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CAD/CAE/CAM一体化技术”、“汽车车身现代设计技术”、“高速高效高精密磨削技术”等方面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和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与改进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速精密磨削加工关键技术与系列高档磨削数控装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新概念汽车及电动汽车技术研究方面获得教育部发明一等奖 。机械设计製造及自动化学科在“数控高速高效特种磨削技术与装备”、“数控群钻刃磨技术”、“雷射加工”等方面上有突出的优势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在机构动力学、智慧型CAD、计算机图形学等方面成果纍纍 。其他几个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与国内同行相比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并已形成了稳定的学术方向和学术梯队 。实验条件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车身先进设计製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电子与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特种装备先进设计技术与仿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汽车车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具有国内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和一支以“长江学者”和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为带头人的学术队伍,是学院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教学、科研基地 。学院本科教学实验中心拥有实验用房90843 。各类仪器设备3238台,价值3600万元,拥有创新设计和计算机控制综合实验基地及专门为提高学生计算机能力的CAD教学中心,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保障 。学院根据现代工程的发展趋势,加强专业改造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定了多学科交叉複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最佳化各专业基础知识结构,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以工程设计、分析、製造、控制、运行一体化为特色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学院曾获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励 。湖南大学大学生赛车队是中国大学生第一支走出国门的车队,2007年6月以来2次赴美国参加Formula SAE比赛,并获得新秀奖、最佳噪声奖 。学院为学生搭建了挑战杯科技竞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力学竞赛、工程模型设计竞赛、FSAE大学生方程式竞赛、节能车大赛、节能减排竞赛等十余个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平台 。近年来,学院有千余名学生参加各级学科竞赛,几十次获得全国一、二等奖等成绩 。培养规模学院在籍学生2900余人,其中研究生860余人,本科生2050余人 。机械科成立100年以来,学院共培养各类专门人才13000多人,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近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广泛就业于汽车、发动机、机电装备的製造部门等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或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製造、生产、管理和科研等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历史沿革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前身为机械工程系,是湖南大学较早建立的院系之一 。1908年湖南高等实业学堂开始筹办机械科 。1912年正式招收学 。1926年正式命名湖南大学时,设立了工科机械系 。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时,湖南大学机械系併入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理工大学前身) 。1958年湖南大学为适应国家经济进步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恢复了机械工程系 。1995年6月18日,成立了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2003年9月与湖南长丰汽车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办学,冠名“湖南大学长丰汽车工程学院” 。2006年成立中国大陆第一支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队---湖南大学易车FSAE赛车队,该车队是中国内地最早参加国际比赛的车队,成功研发7辆FSAE赛车,两次参加国际FSAE比赛 。2008年6月更名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2010年03月01日,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併入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2014年3月,玉柴股份与湖南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定 。2014年10月11日,该院参与的“智慧型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2014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 。2014年10月24日,湖南大学与众泰汽车联合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 。2014年10月,机械系毕业生、原湖南大学校长钟志华调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 。2014年11月15日,第八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在深圳举行,本次大会对获得2014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促进奖、创新成果奖、突出贡献奖的获奖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颁奖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曹立波教授课题组的大型空间可展开的特种客车开发研究获得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是针对我国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最高荣誉奖,由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批准,是我国产学研合作领域惟一的全国性奖项,旨在广泛调动产学研、政金介各方积极性,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2015年10月13日-17日,“2015崑仑润滑油杯第六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油车赛”在湖北襄阳梦想方程式赛车场隆重举行 。经过四天紧张激烈的争夺,湖南大学海马汽车FSAE赛车队以840.69分获得季军 。2015年10月24-25日,湖南大学潇湘之鹰车队派出三辆节能赛车参加了在广东国际赛车场举行的“2015第9届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经过两天激烈的角逐,潇湘之鹰车队以1208.47km/L油耗的成绩夺得燃油大学、专科组冠军;潇湘之鹰二队以775.58km/L油耗的成绩夺得燃油大学、专科组第四名;在EV(电车)大学、专科组比赛中,潇湘之鹰EV车队(电车)以行驶22210米的成绩夺得第四名 。2016年12月26日,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与湖南大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定,共建“中国中车湖南大学研究中心”和“湖南大学中车学院”,建设校企协同创新基地 。学院领导院 长:韩旭院党委书记:王文格副院长:李光耀院党委副书记:杨忠旺(兼副院长)副院长:杨旭静(兼机械工程系主任)副院长:文桂林(兼车辆运载工程系主任)副院长:侯鹏飞(兼工程力学系系主任)副院长:谢晖院长助理:张屹 杨宇学科发展重点学科湖南大学机械工程学科源于1908年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机械科 。自1981年获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自1990年获车辆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4年获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授权 。1980年代,机械製造及其机自动化、车辆工程先后成为原机械工业部重点学科 。2001年车辆工程评为湖南省重点学科,2005年湖南省重点学科评估结果为优秀 。2006年车辆工程、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学科被评为湖南省重点学科 。自1990年代起,湖南大学机械工程学科是“九五”、“十五”“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2007年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本学科拥有一个创新意识强、学术水平高、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创新研究群体,其中:教授59人、副教授65人、博士7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1人、“长江学者”2人、“芙蓉学者”1人、国家“863”领域专家1人;2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4人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基金、5人被授予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本学科主要实验研究基地有: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车身先进设计製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电子与控制教育部工程中心、湖南省汽车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现有研究场地19000多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14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4000余台(套),设备总值7000余万元 。本学科实时把握国际发展前沿,强调学科交叉和融合,注重基础研究,大力开发套用技术,坚持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主要研究方向形成鲜明特色,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本学科近5年来共承担国家级、部省级及企业科技项目260余项,项目总经费25000余万元;完成科研成果鉴定40余项;其中国际领先水平8项,国际先进水平16项,国内领先水平21项;获各种科技奖励3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申报国家专利60余项,获专利授权4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共发表论文9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500余篇,出版专着7部 。本学科近5年来共招收硕士研究生520名,博士研究生130名 。有45人获博士学位,390人获硕士学位 。获省优秀博士论文3人,省优秀硕士论文16人 。目前有9位博士后研究人员在本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站工作 。本学科点有重视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1980年代在全国率先进行了专业教学改革,其成果“机制专业改革的理论、实践与评估”于1989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机械工程类人才培养规模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于2001年获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现代製造业多学科知识集成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于2004年获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总之,历百年(特别是近30年)的发展,经几代人的奋斗,本学科在人才培养、科研、科技成果的转化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教学和科研成果,培养了大批高质量人才,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形成了基础与套用基础研究以及工程化套用与产业开发有机结合的科研体系,具备了为国经济建设提供装备製造核心技术的能力 。基础与套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在薄板冲压成形与模具设计製造技术、高效精密磨削技术、雷射烧蚀加工技术、複杂型面切削技术、汽车结构设计与分析技术、汽车碰撞安全技术、车辆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车辆造型与空气动力学、生态内饰材料、机械故障诊断等方向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工程套用与产业开发方面,研发了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财产权、居国际领先或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装备 。这些成果为本学科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培养了一批高质量、获业奉献、勇于创新的複合型人才 。特色专业车辆工程专业建立于1965年,从196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6年招收硕士生,1990年开始招收博士生,是国内最早的具有汽车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至今各层次毕业生达3000余人 。目前,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教师有20余人,在校学生6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特聘教授1人,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12人,副教授16人,24人具有博士学位 。本专业是“十一五”湖南省重点专业,并依託车辆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本专业建立了培养适应现代化汽车产业发展需要的素质高、基础厚、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複合型、创新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理念 。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上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9项科技奖励,这些研究成果已经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专业办学思想明确,基本形成了有鲜明特色的複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并编写了一批本科教学用教材教学参考书,普及多媒体技术教学,学生具有使用AUTOCAD、UG、ADAMS等先进工程软体进行设计的能力 。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办于1908年,已有百年的历史,是我国高等院校创办机制专业最早的学校之一 。1981年获得本学科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6年被评为湖南省“十一五”重点专业,并以机械製造及其自动化国家重点学科为依託,是“十五”“十一五”“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 。形成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培养人才的格局 。建有国家级、省部级实践教学基地、十余家长期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长期的办学经历,积累了丰富的教学与管理经验,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奠定了深厚的办学基础 。特别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投入的逐年增加,该专业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坚持走机电、信息、控制等多学科交叉与渗透促进教学内容改革与最佳化的道路,强调全面素质教育、注重基础、宽口径人才培养,使老专业充满了新的活力和朝气 。本专业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及“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教学成果奖励 。本专业已培养各层次毕业生一万余人,现有在校学生1000余人;在职教师34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 。近年来主持了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国家科技成果一、二等奖以及省部级科技成果一、二等奖多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400余篇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源于1926年的热工基础教研室,1972年正式招收本科生,1993年更名为热力发动机专业,1998年更名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自1972年以来,各层次毕业生达2000余人 。目前,拥有湖南省机动车排放气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湖南大学先进动力总成技术研究中心,教师有14人,其中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5人,讲师3人,师资队伍中博士8人,出国留学回国人员5人 。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 。近5年来,出版专着、教材6本(其中包括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本),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被SCI、EI收录60余篇,主持省部级以及横向课题近30项 。本科生培养由于多年教学改革的探索、积澱和完善,学院的教学体系结构线条清晰,基本形成了有鲜明特色的创新教育体系和複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形成了以机械设计製造基础系列课程、机电信息及控制系列课程等为主体的主要技术基础课程群;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了培养创新能力、数位化设计製造能力、机电信息综合实践能力的三个教学特色支撑点 。课程群和支撑点这种线、点的结合,构成了适应创新型、複合型人才培养的科学合理的教学链 。使我院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落到了实处,得到了深化,取得了突出的实际效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1、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鲜明特色我院的创新教育从机械类85级个别班级作为试点开始,经过近20年的不断积累、完善、探索和再实践,到96级、97级19个班级全面推广,从经验到理性,逐步成为深入人心的教育思想,基本形成完整的创新教育体系,它紧紧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活动、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有机融合,渗透到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成为我院人才培养模式中富有鲜明特色的组成部分 。学院创新教育具有起步早、教学模式新颖、成效显着的特点 。2、特色鲜明的複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早在1985年,学院就率先开展机电一体化教改方案的试点,提出了“以机为主、机电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我们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几年来,学院始终紧扣这个思路不断改革,探索适应能力强的複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在对毕业生跟蹤调查的基础上,确立了在新的科技发展趋势和人才市场环境下,进一步改革机械类人才培养规格和模式的指导思想及实施步骤 。提出了专业口径宽,课程体系合理,教材内容最佳化,教学手段先进,实践环节加强各学科知识的融合,教学投入充实的人才培养战略,并落实到本科生的教学计画和各个教学环节实施中 。在课程体系上,构建数位化机械设计製造和机电信息与控制为主体的二个大的基础课程群,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强调创新能力、数位化设计製造能力、机电信息综合套用能力培养 。形成了以机为主,机电信息融合的适应性强的複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与国内同类专业相比具有鲜明特点(见机械学院教学一览表、机电控制综合实践) 。l 按强机械、机电信息融合的思路构成二大基础课程群l 按课程群开展综合性课程设计l 课程设计的灵活的教学方式l 有特色的综合能力考核系统多年来,学院致力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普遍提高,并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成效明显,取得了一批优秀成果 。并得到国内同行专家们的一致认可 。2000年开展创新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改课题曾经获得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近年来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活动竞赛和全国教学模竞赛,成绩优秀 。由学生通过自己设计、製造的水稻收割机获得了1999年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三等奖 。2004年4月17日在中南大学举行的首届湖南省高等院校机械创新设计大奖赛中,我院参赛6个作品,获得3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获奖数量和等级居全省第一,获奖率达100%,全部取得中南六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资格 。这次参赛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学生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特别是较强的机电控制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学院複合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 。科教平台01、汽车车身先进设计製造国家重点实验室02、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03、智慧型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画)04、车辆与交通安全先进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引智基地(2007年)(111计画)05、汽车轻量化创新引智基地(2016年)(111计画)06、特种装备先进设计技术与仿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07、汽车电子与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08、湖南省汽车车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09、湖南大学PACE中心(中国第5个PACE中心)10、湖南大学汽车全生命周期评价中心
- 湖南醴陵市大林乡 大林乡
- 2013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电机控制与调速技术
- 建筑模板生产机械
- 圣彼得堡高等经济研究大学
-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 湖南省衡南籍烈士 王文武
- 浙江师範大学爪爪动漫社
- 天津大学药学院
-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学习手册-2-全新版-学生用书
- 新编大学英语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