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寻觅觅,彩电厂商能否“智”取未来?

彩电业,还能不能好?
电视行业的发展,一直伴随着漫长的价格战 。从黑白到彩电再到超大屏,从CRT到平板再到液晶,在每一轮技术革新之后,市场总会经历从落到起,从起到落的循环,然后陷入价格内卷,直到新的技术创新出现 。
当下的彩电业再次来到一个周期拐点前 。从奥维云网的数据来看,国内彩电市场零售量已经从2016年巅峰的5100万台,一路减少至2022年的3600万台 。
2023年开年以来,所有人都在为消费市场的回暖复苏而感到欢欣鼓舞 。然而,这股暖风显然没有吹到彩电品牌头上 。
在需求偏弱的情况下,彩电行业今年一季度以来景气度依然不足 。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规模为744.2万台,同比下降15.7% 。
市场不景气,品牌竞争就会加剧 。“6.18”大促期间,彩电行业再次掀起价格战 。根据京东家电618竞速榜的预售榜(5月23日至6月15日),京东平板电视热卖榜的前十款产品中,55英寸电视低至1279元、75英寸电视低至2789元 。根据第一财经数据,相比5月的3999元,75英寸电视的价格环比降幅达30.26% 。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在超清大屏电视竞争加剧的当下,彩电业需要新的技术创新来打破残酷的价格战 。而的横空出世,让电视厂商们就像当年液晶显示屏诞生时那样,看到了“飞跃”低谷的机会 。
6月20日,长虹举行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电视发布会,现场发布了全球首款搭载人工智能大模型“长虹超脑”的多模态交互电视,并称电视迈入了“强人工智能”时代 。
图源:长虹电视
人工智能电视、多模态交互电视,会是电视行业增长的密码吗?
寻寻觅觅找出路
中国彩电行业想要突破增长困局,需要从价格内卷的竞争回归到创新能力的竞争,在存量市场中探索新的增量赛道 。
毋庸置疑,传统电视市场已经是一个存量市场,电视从刚需性消费转变为替换性消费、可选性消费的大势不可逆 。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发展,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的增加,彩电跨品类竞争加剧 。手机、电脑和电视都是屏幕类产品,都可以提供影音娱乐、信息查询等功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替代性和竞争性 。
另一方面,从“买会员、送电视”的乐视到“高性价比”的小米等众多带着互联网思维的新品牌入局,电视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中低端产品价格几乎降无可降 。
近年来,不管是为了让用户坐回电视机前,还是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彩电厂商在产品上做了大量延续性创新 。
所谓延续性创新,是指在现有的市场基础与技术发展路径上,对于产品技术做出局部或全面性的创新,它并没有颠覆原本的路径 。
笔者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三个方向:大屏化、技术化以及娱乐化 。
第一,大屏化 。
大尺寸是中国电视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势 。对此,群智咨询彩电事业部研究总监张虹表示,从2013年到2023年,中国电视市场平均尺寸十年间累计增长了14.6英寸,年平均增幅超1英寸,65、75、85英寸等大尺寸成为彩电市场的主流尺寸 。
从用户角度上看,电视是追求生活品质的用户“家庭享受空间”的一部分,大屏观影是消费者购买的重要驱动力 。据奥维云网消费者调研数据显示,“更换大尺寸电视”这一购买动因的占比仅次于“新房购置” 。
今年京东618开门红数据也显示,85英寸以上超大屏电视成交订单量同比增长超3倍,75英寸电视成交订单量翻番,Mini LED背光超高清液晶电视成交订单量同比增长3倍 。
第二,技术化 。
高分辨率是大尺寸之外另一个不断延续的创新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