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緐簠


叔緐簠

文章插图
叔緐簠【叔緐簠】叔緐簠 , 西周青铜器 , 1957年5月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村修建马号挖房基时发现的 。高8.96厘米 , 长方体 , 窄沿方唇 , 腹壁斜收 , 腹两侧有一对兽首耳 , 圈足正中有半圆形缺 。口下饰重环纹 , 腹饰环带纹 , 圈足饰垂鳞纹 。底部有铭文:吴王御士尹氏吊(叔)緐(繁)乍(作)旅匩(匡)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
基本介绍类别:青铜器
名称:叔緐簠
年代:西周
描述:高8.96厘米 , 长方体 , 腹壁斜收
铭文:吴王御士尹氏吊緐乍旅匩
馆藏:首都博物馆
简介叔緐[fán]簠[fǔ] , 西周青铜器 , 是1957年5月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村修建马号挖房基时发现的 。高8.96厘米 , 口长25.5厘米 口横25.6厘米 , 口宽19.5厘米 , 口纵19.52厘米 。长方体 , 窄沿方唇 , 腹壁斜收 , 腹两侧有一对兽首耳 , 圈足正中有半圆形缺 。口下饰重环纹 , 腹饰环带纹 , 圈足饰垂鳞纹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
叔緐簠

文章插图
叔緐簠铭文吴王御士尹氏吊(叔)緐(繁)乍(作)旅匩(匡) 。释文“御”字 , 释“造” , 黄盛璋先生已作纠正 。按“御”字从“午”声 , 此处则于“午”下增“口” 。“緐”字 , 简讯释“孙” , 是由于铭中字的左半上有省笔 , 把“每”变得好像“女”字 , 以为是“子”的替代 。(《金文编》第四版已正确释出此字)
叔緐簠

文章插图
叔緐簠铭文“吴” , 读为“虞” 。西周以来有两吴 , 即在今江苏无锡、苏州等地之吴 , 和在今山西平陆之吴(虞) 。金文两国均作“吴” , 文献则分为吴、虞 。较晚的金文 , 北方的才有作“虞”的例子 。同王的行事直接联繫的 , 如师酉簋记“王在吴 , 格吴大庙” , 所指自然是北方的虞国 。叔緐簠的吴 , 也是虞国 , 其器与邻近的虢器酷似 , 是很自然的 。“御士” , 《西甲》已称“疑即御事” , 黄盛璋先生更有详细论述 。御事”一词 , 屡见于《尚书》的《周书》部分 , 杨筠如先生《尚书覈诂》说:“御 , 《诗》传:‘治事之官也 。’按《大诰》:‘大诰猷尔多邦 , 越尔御事’ , 又曰:‘肆哉 , 尔庶邦君 , 越尔御事’ , 《酒诰》:‘我西土棐徂邦君御事’ , 所谓御事 , 皆谓邦君执政之官也 。”可知御事是执政治事之官的通称 。“尹氏” , 也常见于《诗》、《书》和西周金文 。多数的“尹氏”是“内史尹氏”的简称 , 这是因为“尹”本训为长 , “内史尹”或“内史尹氏”即内史之长 。但有的“尹氏”只意谓官长 , 并不专指史官 , 如《大诰》:“肆予告我友邦君 , 越尹氏、庶士、御事” , “义尔邦君 , 越尔多士、尹氏、御事” , 可对照《酒诰》的“百僚、庶尹”和《顾命》的“百尹、御事” , 足知“尹氏”乃是一定等级官长的总称 , 比御事要高一些 。这里说“王御士(事)尹氏” , “尹氏”显然是专称 , 即史官之长 。“王御事尹氏” , 是说周王朝的史官之长 。他是吴(虞)人 , 入事王朝 , 任史官之长 , 所以称作“吴(虞)王御士(事)尹氏” 。或许作器时 , 叔繁人已归回本国 , 也未可知 。当时不存在“吴王” , 故铭文也不会有人误读 。“匡”为簠的别名 。特点叔繁簠器体为小平沿 , 斜直壁 , 两端有环形钮 , 圈足中间有凹缺;口沿下饰一大一小相间的重环纹(即横鳞纹) , 腹壁饰有象鼻的横S形夔纹 , 圈足饰垂鳞纹 , 外底有格线形范线 , 这些均系西周晚期簠的特点 。和它最接近的 , 可举出1990年河南三门峡上村岭M2001出土的虢季簠 。后者形制和叔繁簠一样 , 也装饰重环纹、夔纹 , 惟形态微有差异 , 圈足则为简单的云纹 。上村岭M2001属西周末或稍晚一点 , 叔繁簠的年代不会距离太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