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之一 明史( 六 )


白寿彝:①《明史》是一部史料价值较高的正史 。②《明史》修纂日久 , 又有前诸史修纂之经验 , 成为二十四史中较好的一部 , 尤其是隋、唐以后诸史中 , 更为突出 。(《中国通史》)
余秋雨:《明史》后来成为整个二十四史中写得较好的一部 , 这是我们直到今天还要承认的事实 。(《山居笔记:一个王朝的背影》)
刘庭华:《明史》体例严谨 , 首尾连贯 , 材料翔实 , 文笔简洁 , 舛误很少 , 是自清代以来史家公认的一部质量上乘的史着 。相反 , 《元史》的编修 , 由于迫于朱元璋政治需要的压力 , 历时11个月共331天 , 31人参加 , 组织领导工作紧迫、匆忙、粗乱 , 近180万字的巨着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草成 , 根本没有时间来核对史料的真伪和问题的分析比较 。确切地说 , 《元史》是史官们迫于政治压力抄撮而成的 。因此 , 《元史》的舛误甚多 , 内容前后重複、互相矛盾的地方随处可见 。(《中国历史是干部的教科书》)
孟昭信:后人认为《明史》虽然仍有某些不足之处 , 但确实是五代以来所修各史中最好的一部 。(《康熙评传》)
失误之处《明史》有《哈烈》、《黑娄》二传 , 事实上都是指阿富汗西部重镇赫拉特(Herat) , 这个失误是受了哈烈、黑娄在《明实录》中并存的影响 , 又将统治者沙哈鲁当作地名 。《明史》卷二六五《施邦曜传》记海盗刘香的下场为“就擒” , 卷260《熊文灿传》又记其“势蹙 , 自焚溺死” 。曹甫之被杀 , 《洪钟传》记其为廖麻子所杀 , 《林俊传》则记其为指挥李荫所擒杀 。《食货志》说正德时有皇庄三百余处 , 今查《明经世文编》夏言的奏疏 , 很明显是三十余处之误 。《明史·谢肇淛传》中讲谢肇淛是万曆三十年的进士 , 事实是万曆二十年 , 万曆三十年并没有科举考试 。《卓敬传》记姚广孝与卓敬有隙 , 广孝进言劝成祖杀之 , 无其事 。《明史》称郑成功将鲁王朱以海沉入海中杀死 , 事实上郑成功去世乃先于鲁王朱以海 。鲁王朱以海死后 , 其世子朱弘桓渡台湾 , 得到郑经的庇护 , 直至明郑覆亡 。近代学者论《明史》之编修过程 , 往往对王鸿绪持有剽窃之成见 , 侯仁之则认为“两百年来王氏所蒙诬妄 , 从此可以释然矣 。”曾参与《明史》编修的汪由敦(1692-1758)则说:“王本列传 , 聚数十辈之精华 , 费数十年之心力 , 后来何能追躅万一 , 若存诋诽之见 , 非愚则妄 。” , 杨椿认为“王鸿绪史稿”乃攘窃徐元文之作 , 史实舛漏百出 , “盖是非毁誉尚不足凭 , 不特纪志表传自为异同已也 。”《剑桥中国史》评价道:“在二十四史中 , 《明史》被列为编纂得最仔细因而也是最可靠的史书之一 。正史编纂者可以得到的许多资料如今已不复存在 。另一方面也很明显 , 正史对明朝历史所作的解释 , 是根据清朝政府官方的新儒学正统观念 。在这方面某种偏见是可以预料的 。凡是涉及晚明时期明帝国与满洲和蒙古的关係的题目 , 其论述必然是偏颇的 。不过 , 作为一种资料 , 这部官修史书最严重的不利在于 , 在很大程度上代替它的明代原始资料儘管有所遗失 , 许多仍然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