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县


晋江县

文章插图
晋江县晋江县,立县于唐朝,是福建省千年古县之一,其县治设在今泉州市鲤城区西街,其辖区包含今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晋江市、石狮市等五区,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近400万人 。晋江县城,又名刺桐城、鲤城,自唐代晋江立县以来一直是泉州府城所在地 。
晋江县,东临惠安县、西靠南安县、南接同安县、北承仙游县 。位于晋江下游,是闽南金三角的核心,与台湾一水之隔,素有“泉南佛国”、“海滨邹鲁“的美誉 。历史上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晋江县在经济、军事、文化占据重要地位,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之一 。境内的旅游景点自北向南有罗溪森林公园、马甲仙公山九仙宫、河市俞大猷公园、万安洛阳桥、鲤城开元寺东西塔、关帝庙、承天寺(南唐留府)、清静寺、安海安平桥、南门草庵、龙山寺、磁灶窑址、深沪湾国家地质公园等 。
【晋江县】1951年1月析晋江县城关区(鲤城镇)和浮桥王宫一带设立县级泉州市,晋江县人民政府于1951年4月17日迁驻青阳镇 。1958年9月,划临海、东星2乡及石霞乡部分(今丰泽区)归县级泉州市管辖 。1971年1月,划晋江县的罗溪、马甲、河市3公社和双阳农场归县级泉州市管辖 。1987年12月,析晋江县石狮、永宁、蚶江三镇和祥芝乡为县级石狮市 。1992年,晋江撤县,设县级晋江市 。
晋江县中原文化、海洋文化、闽南文化、华侨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相映成辉 。郑成功、施琅、朱熹、曾公亮、欧阳詹、俞大猷、张瑞图等着名历史人物,为晋江县留下了丰富史迹和人文遗产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晋江县
外文名称:Jinjiang County
别名:刺桐、瑞桐、泉安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福建路泉州府
下辖地区:丰泽、鲤城、洛江、石狮
政府驻地:晋江县刺桐城(鲤城区)
电话区号:0595
邮政区码:362000
地理位置:东南沿海、泉州湾沿岸
面积:1300多平方千米 
人口:393.2万人(2014年) 
方言:闽南方言晋江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着名景点:洛阳桥、清源山、仙公山、府文庙、安平桥、草庵寺、关帝庙
机场:晋江青阳国际机场
火车站:泉州站、晋江站
车牌代码:闽C
历史名人:蔡襄、郑成功、施琅、朱熹、李贽
高等学校:华侨大学、泉州师院、仰大、黎大
GDP:3046.61亿元(2014年) 
人均GDP:78018.18元(2014年) 
所处流域:晋江、洛阳江
简介泉州府晋江县夏禹时属扬州城,周时为七闽地,春秋战国时为越地 。从秦朝到隋朝的八百余年间,晋江县地先后属闽中郡、闽越郡、闽越国、建安郡、闽州(驻所今福州)等所辖 。晋江,名之由来,据载为:西晋永嘉(307─313)之乱,中州板蕩,衣冠庶民为避兵燹,纷纷自河洛南来,于此沿江而居,为寄託对故土的怀念,遂将栖止之水域取名晋江 。唐久视元年(700年),武荣州第三次建州,州治由前废治南安县丰州镇迁往东南十五里的晋江下游平原地区,即泉州市鲤城区所在地 。唐景云二年(711年),泉州刺史冯仁智以州治无县为由,请置县 。开元六年(718年),“析南安县东南部置晋江县”,县因江名而得 。治设于泉州,州县同治 。时晋江所辖之地,为今之晋江市,石狮市,泉州城区及部分城郊,晋北之罗溪、马甲、河市双阳诸镇,惠安县,泉港区等 。晋江县,于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析泉州南安县置,治今福建省泉州市,以城中多刺桐树,又称瑞桐,以泉安乡知名,故亦称泉安,属泉州 。自唐代至清代,晋江县为泉州、泉州路、泉州府首城,泉州三邑之一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四月,正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降宋三年后中毒身亡之际,南唐清源军节度使、仙游枫亭人陈洪进被迫纳土降宋,将泉州、漳州二郡及其所属14县(含晋江县)正式归入宋廷版图 。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东乡十六里置惠安县”,辖地为今之惠安县、泉港区 。时为3乡16里 。后仍为3乡,改为18里 。乾道七年(1171),兼辖澎湖列岛 。澎湖列岛有100多个大小岛屿,其中36个岛屿名之有据,21个岛屿有居民,列岛以马公、白沙、渔翁3岛最为重要 。新中国成立后,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民政部批准,于1951年1月析晋江县城关区(鲤城镇)和浮桥王宫一带设立县级泉州市,地级晋江专区区署仍然驻鲤城镇办公 。晋江县人民政府于1951年4月17日从晋江县城关区(鲤城镇)迁驻青阳镇(现青阳街道) 。1958年9月,划临海、东星2乡及石霞乡部分(今丰泽区)归县级泉州市管辖 。1971年1月,划晋江县的罗溪、马甲、河市3公社和双阳农场归县级泉州市管辖 。1985年5月撤销晋江地区,成立地级泉州市,晋江县属之 。1987年12月,析晋江县石狮、永宁、蚶江三镇和祥芝乡为石狮市(县级市) 。1992年,晋江改县为县级市,由地级泉州市代管 。两晋隋唐泉州是从晋朝开始有中原洛阳人士因战乱搬迁至此,怀念晋朝故土,因此将居住地的河流命名为晋江 。公元四世纪初,中原战乱频繁,有晋人南迁,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文化,使泉州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但南朝、隋朝和唐朝前期由于今泉州一带人口稀少,今泉州一带的行政建制多次被裁撤 。武荣州建立不久复废入泉州(今福州) 。唐朝中期开始有较多的中原人迁入晋江一带,而居住地则因该江得名——晋江 。唐久视元年(西元700年)第三次置武荣州,泉州一带的建制才稳定下来,州治设今市区 。唐朝初年,归武荣州(泉州)所辖 。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泉州刺史冯仁智以州治无县为由,请置县 。同时,武荣州始改名为泉州 。开元六年(718),“析南安县东南部置晋江县”,县因江名而得 。治设于泉州,州县同治 。当时晋江县所辖之地,为今之泉州市城区(晋江县城)及晋北之罗溪、马甲、河市、双阳诸镇、晋江市、石狮市、惠安县(含泉港区、台商区)等 。安溪、同安、永春、德化一带直到五代时才设县,泉州沿海一带在唐朝中期后才形成陆地 。唐代泉州设定初期,辖晋江、南安、龙溪、莆田、仙游五县,其中的南安县辖区包括南安、安溪、永春、德化、同安(厦门市)五县 。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泉州与漳州分治,将泉州龙溪县(今漳州市全境的三分之二)划归漳州所辖 。唐中叶的"安史之乱"给中原造成严重的灾难,中原人民进一步避乱南迁,经济文化中心转移,促进泉州进一步繁荣 。史载唐大曆年间,泉州"文风大盛"、书院林立,一些着名的寺院如明心寺、法云寺、普照寺等,均建于此时 。诗人王心鑒有诗写到:“泉水出叠嶂,飞虹沐晞阳 。书院桐花里,梵宇莲湖旁 。翠篔倚老厝,朱霞染云樯 。好风鲤城起,浮舟泛重洋 。”经济上,泉州已逐渐成为南方重要的大港口,天佑午间,已是一个车旅辐辏、商贾云集,"云山百越路、市井十州人"的国际港城,与交州(今越南河内)、广州、明州(今浙江宁波)并称为全国四大港口 。五代十国五代后汉乾祐二年(公元949年),泉州称清源郡 。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辖晋江、南安、莆田、仙游、同安、德化、永春、清溪(后称安溪)、长泰九县 。两宋元明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四月,正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降宋三年后中毒身亡之际,南唐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今枫亭秀峰人)被迫纳土降宋,将泉州、漳州二郡及其所属14县(含仙游、莆田、同安三县)正式归入宋廷版图 。自始,晋江县随泉州府併入宋朝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泉州府仙游县东北部游洋镇一带出现百姓暴动,并危及泉州府城(今鲤城区) 。为了巩固宋朝在福建的统治,宋太宗赵光义下诏设立福建路兴化军,管辖原泉州府莆田、仙游二县以及新设立的兴化县 。(参考明代学者莆田县涵江镇黄宗锡《重刊兴化府志》、《八闽通志》)兴化军治、兴化县治暂时设在游洋镇,南宋时兴化军治迁往莆田县城(荔城镇) 。兴化军直属福建路,与建州、福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剑州、邵武军合称为“八闽” 。兴化府辖地包括今莆田市4个市辖区(原莆田县),仙游县,泉港区界山镇,福清市新厝镇等 。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析晋江县东北16里设立泉州府惠安县,同时长泰县划入漳州,此后晋江县东连惠安县,西靠南安县、南临同安县,北承仙游县,东边和兴化军莆田县隔海相望 。此时,泉州府辖晋江、南安、同安、德化、永春、安溪、惠安七县 。北宋时在泉州设市舶司,专管海外贸易 。南宋朝廷偏都临安(杭州),当时泉州成为与广州并驾齐驱的全国两大商港 。宋代惠安县(含今泉港区)辖地分3乡,统16里,其名如下:1、崇武乡(西南),领太康、守节、礼兴、民安、长安等5里;2、崇善乡(东南),领平康、归化、祥符、温陵、安仁、同信、尊贤、延寿等8里;3、城山乡(东北),领崇德、德音、光德、待贤、民苏等5里 。宋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至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二十年间,先后四次在泉州置福建中书省衙,泉州改为泉州路 。大德二年改为泉中府,延祐元年(公元1314年)复立泉州分省,元代泉州成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最大的贸易港",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宋代晋江县分5乡,统23里,其名如下:1、开建乡(今县西南安海一带),辖养能、务本、仁孝、修仁等4里;2、安仁乡(今县东石、深沪、金井和永宁一带),辖仁和、劝善、弦歌、永宁、江阴、聚仁等6里;3、永宁乡(今青阳一带),辖永福、和风、沙塘等3里;4、晋江乡(今泉州城区及市郊一带),辖常泰、兴贤、登瀛、临江、鸾歌、棠阴等6里;5、玉泉乡(今河市一带),辖爱育、善政、仙溪、常建等4里 。明代全国分为十三个"布政司",统领各地府、县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称泉州府,属福建布政使司,辖晋江、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同安七县 。清史民国清承明制,全国分为十五省,实行省、府(州、厅)、县三级制 。泉州府为闽八府之一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永春升为直隶州,德化归其所辖 。泉州府辖晋江、惠安、南安、安溪、同安五县 。清朝设兴泉永道,辖泉州府(含今厦门市)、兴化府(仙游、莆田)、永春直隶州(永春、德化)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州府,复县设道 。泉州初归厦门道(辖同安、晋江、南安、金门、安溪、莆田、仙游、永春、德化、惠安、十县,驻同安),后属泉州道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废道,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泉州划为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晋江、南安、安溪、永春、莆田、仙游、惠安、金门八县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闽变"后成立兴泉省,设省政府于泉州,不久即废,后改为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但辖县不变,直至解放后 。民国二十九年,晋江全县设4个区,撤销联保,建立46个乡镇 。第一区,区署在县城 。辖有泉山镇、明伦镇、云梯镇、南薰镇、象峰镇、西北镇、东洛镇、法石镇、新乡镇、永丰镇、和平乡、三民镇、双池镇、青阳镇、罗裳镇、碧山乡、三联镇17个乡镇 。第二区,区署在安海 。辖有安平镇、内坑镇、白洲乡、灵源镇、新村乡、石塔乡、东石镇、梧林乡等8个乡镇 。第三区,区署在石狮 。辖有石狮镇、新华镇、塘市镇、彭田乡、蚶江镇、莲塘乡、祥芝镇、永宁镇、大坡乡、衙口镇、中山镇、沙岗乡、英林乡、金井镇、石圳乡、深沪镇等16个乡镇 。第四区,区署在河市 。辖有双河乡、锦凤乡、丰山乡、罗溪乡、山顶乡等5个乡 。民国三十二年,晋江全县划为3个区,36个乡镇 。县直(城关区)辖10个乡镇:西北乡、东洛乡、法石乡、浮桥乡、立德镇、居仁镇、由义镇、永丰乡、双池乡、青阳乡 。安海区辖9个乡镇:碧山乡、梅溪乡、白洲乡、内坑乡、安平镇、灵梧乡、忠信乡、东石镇、石塔乡 。石狮区辖12个乡镇:罗裳乡、塘市乡、至善乡、自强镇、蚶江乡、复兴乡、永宁镇、霞坡乡、英林乡、沙岗乡、金井镇、深沪镇 。河市区辖5个乡镇:大猷乡、丰山乡、锦凤乡、罗溪乡、山顶乡 。民国三十五年五月,撤销和平乡,晋江全县改为8镇、16乡,共辖298保 。温陵镇(镇公所在承天巷),辖有月台、青云、儒林、讲武、双忠、德济、文山、鳌璇、万寿、宝海、浯江、金刚、花桥、崇善、丽正、文锦、龙西、玉关、石笋、梅石、天福、小山、威远、刺桐、衡文、南俊、双塔、状里、鲤东等29保 。四维乡(乡公所在浮桥宫),辖有霞浦、笋江、石光、栖霞、古店、南山、曙光、奇树、三凤、四知、玉泉、青龙、雁翔、忠信、御辇、雷锋、华洲、顺洲等18保 。法石乡(乡公所在长春境),辖有迎春、西南、云谷、中芸、宝山、长兴、临海等7保 。东北乡(乡公所在仁凤街),辖有仁凤、瑞峰、美墩、东南、鹤山、海滨、杏屿、南院、护城、福清、清源、官宅、泉埔、印塘等14保 。青阳乡(乡公所在青阳),辖有莲屿、孟群、青华、梅峰、桂山、境湖、荣江、龙岱、涵岱、涵坂、岸溪、狮沟、仙石、金登、溜滨等15保 。安海镇(镇公所在安海朱子祠),辖有西竺、奎光、安西、明义、驻镇、忠义、镇东、浦山、玉屏、井林、前塘、五埭等12保 。亲民乡(乡公所在大宅村),辖有熊峰、山庄、桐山、梅岭、丰田、光山、祥安、双洪、锦霞、泰昌、大宅等11保 。东石镇(镇公所在东石狮尾),辖有龙坑、龙江、珠霞、玉亭、双碧、古塔、潘径、石菌、塔头、梅塘、英南、英北、蓬山、南天等14保 。康乐乡(乡公所在马坪村),辖有灵水、紫华、英塘、古垵、英墩、双林、可慕、肖霞、妙山、上坛、瑶店、瑶内、马坪、钱亭、古宅、象菌等16保 。碧山乡(乡公所在张林村),辖有云岫、仙宾、梅屿、版筑、霞岭、福居、雁山、龙凤、凤山、双沟等10保 。梅溪乡(乡公所在磁灶村),辖有三前、双洋、前坡、梅里、梅坑、碧湖、紫园、春湖等8保 。大同乡(乡公所在沙塘村),辖有沙塘、融村、济源、四姓、祥陵、梧川、罗山、南塘、杏田、上谷、梧榕、湖林、坂山、后坊、梧潭等15保 。石狮镇(镇公所在石狮),辖有券内、后东、玉湖、龙福、金林、新华、大侖、钞坑、港塘、山兜、龟湖、三吴、龙塘、浦内、锦桃等15保 。复兴乡(乡公所在蚶江),辖有古莲、祥芝、伍堡、东坡、洋厝、青山、莲湖、锦溪、锦林、玉湖、锦桃、莲埭、龙窟等13保 。永宁镇(镇公所在永宁),辖有永清、玉泉、金沙、梅港、洋沙、双岭、桿东、联溪、厝上9保 。至善乡(乡公所在檀林村),辖有容卿、彭田、杏山、屏南、福林、中山、南湖、石厦等8保 。霞坡镇(镇公所在衙口街),辖有浔江、浔山、鲁江、四维、新街、秀浯、石龟、新峰、前港等9保 。英林乡(乡公所在英林村),辖有英井、上杭、英塔、烧溪、高山、龙山、东埭、伍坑、伍塘、英西、龙湖、浔湖等12保 。金井镇(镇公所在金井北尾街),辖有港安、氵丙(水+丙)洲、金井、海边、西资、塘东、围江、岱峰、石圳、溜江、榕霞、苏光等12保 。深沪镇(镇公所在深沪东路头),辖有文昌、沪山、碧峰、醒狮、柳东、科任、龙安、首峰、华峰等9保 。大猷乡(乡公所在河市街),辖有奎峰、霞溪、梧宅、福岭、前叶、埭北、联山、官洋、弼佐、大南、蛟坛等11保 。锦丰乡(乡公所在马甲街),辖有永安、鹏峰、梅山、云龙、凤林、龙尾、大同、德义、鹫峰、南厅、岱山、板香、莲田、梧峰、双髻等15保 。罗溪乡(乡公所在大罗溪),辖有东方、翁山、岭头、垵内、柏山、中溪、前溪、后溪等8保 。山顶乡(乡公所在山顶彭),辖有涂楼、凤吟、塘头、厝斗、前坂、四亭、钟山、洪岩等8保 。新中国泉州地区于1949年9月1日解放,并于9月9日设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晋江县属之 。晋江县城隍庙1949年8月31日,晋江县解放 。9月9日,晋江县人民政府成立,驻晋江县城刺桐城(今泉州市鲤城区) 。1950年6月,晋江县所辖乡镇改为13个区,2个直属镇,管辖214个乡 。13个区和2个镇:城关特别区(温陵),第一区(山顶、罗溪),第二区(锦丰、大猷),第三区(东北、法石),第四区(四维、梅溪),第五区(青阳、碧山),第六区(安海、亲民),第七区(东石、康乐),第八区(石狮、大同),第九区(永宁、复兴各大部),第十区(至善、霞坡及永宁、复兴各一部),第十一区(英林及金井一部),第十二区(深沪及金井一部) 。安海镇(安海市区),石狮镇(石狮市区) 。新中国成立后,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民政部批准,于1951年1月析晋江县城关区(鲤城镇)和浮桥王宫一带设立县级泉州市,地级晋江专区区署仍然驻鲤城镇办公 。晋江县人民政府于1951年4月17日从晋江县城关区(鲤城镇)迁驻青阳镇(现青阳街道) 。1952年7月,晋江全县(不含刺桐城)划为20个区,216个乡,保留7个乡级镇和7个街的编制 。一区,驻柏山乡,辖虹山、苏山、钟山、双合、白凤、洪四、柏山、翁山、三合、建兴、前溪和双溪等12乡 。二区,驻永安乡,辖鹫南、义山、莲田、梧峰、杏川、四方、祈山、鹏云、梅山、永安、新民和新建等12乡 。三区,驻河市乡,辖官洋、弼洋、新髻、蛟南、炉田、河市、梧宅、前埭、溪山、前洋和双洋等11乡 。四区,驻新前乡,辖清源、群生、新生、凤山、云山、中芸、东星、浔美、乌屿、宝山、长兴、临海和新前等13乡 。五区,驻清雁乡,辖古店、石霞、奇曙、南山、紫湖、春湖、御辇、玉霞、清雁、四凤、锦州、实义和紫南等13乡 。六区,驻磁灶镇,辖苏前、洋前、梅前、张林、四姓、车厝、赖厝、霞岭等8乡和磁灶镇 。七区,驻涵坂乡,辖池店、金登、溜滨、仙石、龙岱、涵埭、雁山、双沟、梅屿、苏厝、涵坂、荣江、岸溪和境湖等14乡 。八区,驻梅峰乡,辖桂山、青华、莲屿、融村、梅峰、后坊、梧塘、高霞、沙塘、梧潭、罗山、社山等12乡和青阳镇 。九区,驻内坑乡,辖陶泽、锦和、丰光、天亮、洪山、内坑、云霞、黎山、仁寿、五埭、前桐、玉湖和双宅等13乡 。十区,驻复兴街,辖安东、安西2乡和海东、鸿塔、复兴、兴胜等4街 。十一区,驻可慕乡,辖灵水、紫华、英墩、英塘、双林、可慕、上坛、古垵、妙山、玉浦、马坪、古宅、钱亭、塘厝和瑶店等15乡 。十二区,驻梧林乡,辖许林、梧林、湖林、坂山、容卿、塔山、龙福、上郭、塘市、后洋、杏田、龟湖、三吴、洪堀、浦内、锦桃、龙塘和港塘等18乡 。十三区,驻新华街,辖大侖、五星2乡和宽仁、新华、新湖等3街 。十四区,驻双湖乡,辖莲埭、莲塘、锦林、洋厝、双湖、古莲、祥芝、石湖、蚶江、伍鸿、东坡和厝上等12乡 。十五区,驻永宁镇,辖锦溪、青山、联溪、沙郭、三芳、梅港、洋沙、金林、桿东、双岭等10乡和永宁镇 。十六区,驻衙口镇,辖葛山、秀浯、新峰、石龟、鲁滨、前港、南湖、彭田、钞坑、石厦、福林、杏山、屏南、新街、阳溪等15乡和衙口镇 。十七区,驻东石镇,辖肖林、双碧、古塔、逢山、山前、南天、潘径、梅塘、石塔等9乡和东石镇 。十八区,驻英林乡,辖英南、英北、东坑、龙西、嘉排、港塔、玉山、龙湖、湖北、英林、新溪、烧灰和英湖等13乡 。十九区,驻深沪镇,辖三山、相镖、华峰等3乡和深沪镇 。二十区,驻金井镇,辖氵丙(水+丙)洲、埔坑、山苏、运伙、群力、爱群、山海、塘东、围头等9乡和金井镇 。1953年,合併第十区的安东、安西两乡为安东乡,全县共215个乡 。第一次普选后,第十区(安海)和十三区(石狮)分别成立区人民政府 。1954年11月,全县增划8个乡,即第二区增划后坂、新洋乡,第三区增划霞溪、新南乡,第四区增划桥南乡,第八区增划岭山乡,第十七区增划玉峰乡,第十九区增划华山乡,原第十二区的许林和后洋两乡划归第八区管辖 。第十区的安东乡改为安东街 。全县共为20个区、222个乡、7个乡级镇和8个街 。1955年9月,撤销第六、第八、第十和第十三等4个区,成立安海、石狮两个镇 。全县共辖16个区、2个镇(区级)、222个乡(其中5个县辖乡)、7个乡级镇和8个街 。大罗溪区,驻罗溪,辖12乡 。马甲区,驻永安,辖14乡 。河市区,驻河市,辖13乡 。中芸区,驻中芸,辖14乡 。紫湖区,驻园坂,辖17乡1镇 。涵坂区,驻涵坂,辖18乡 。内坑区,驻内坑,辖17乡 。英墩区,驻英墩,辖14乡 。港塘区,驻港塘,辖17乡 。双湖区,驻双湖,辖12乡 。永宁区,驻永宁,辖9乡1镇 。衙口区,驻衙口,辖17乡1镇 。东石区,驻东石,辖13乡1镇 。英林区,驻英林,辖16乡 。深沪区,娃深沪,辖4乡1镇 。金井区,驻金井,辖9乡1镇 。安海镇,辖5街 。石狮镇,辖1乡3街 。县直辖5乡1镇 。1958年3月,撤区并乡,全县划为31个乡镇,即:虹山、钟山、罗溪、鹫南、马甲、河市、双洋、东星、临海、石霞、磁灶、苏厝、罗山、内坑、蚶江、祥芝、龟湖、永宁、衙口,龙湖、英墩、东石、英都、可慕、英林、围头、深沪、金井等28乡和青阳、安海、石狮3镇 。8月,并为21个乡,即罗溪、马甲、河市、临海、石霞、磁灶、内坑、苏厝、罗山、龟湖、祥芝、永宁、龙湖、可慕、英林、东石、深沪、金井、青阳、安海和石狮等乡 。1958年9月,划临海、东星2乡及石霞乡部分(今泉州市丰泽区)归县级泉州市管辖 。全县并为13个乡:罗溪、马甲、河市、磁灶、苏厝、青阳、罗山、安海、东石、石狮、祥芝、龙湖、金井等 。10月,实行政社合一,撤乡成立13个人民公社 。下设152个生产大队,10个居委会,1547个生产队 。1959年上半年,全县辖13个人民公社,202个生产大队,2173个生产队,10个居委会 。1960年,全县有13个人民公社,187个生产大队,1586个生产队,10个居民委员会 。1961年6月,全县划分为20个人民公社(罗溪、马甲、河市、磁灶、池店、陈埭、青阳、罗山、内坑、安海、东石、永和街、石狮、永宁、蚶江、祥芝、龙湖、英林、深沪、金井等),3个农场(双阳、紫帽山和西滨),384个生产大队,3723个生产队和10个居委会 。1964年6月,恢复石狮镇建制 。全县共辖20个人民公社,1个镇,3个农场,425个生产大队,5075个生产队,10个居委会 。1965年1月,恢复安海镇建制 。全县共辖20个人民公社,2个镇,3个农场,418个生产大队,4726个生产队,10个居委会 。1970年7月,安海镇、社合併为安海公社,撤销安海镇建制 。全县共辖20个人民公社,1个镇,3个农场 。1971年1月,划晋江县的罗溪、马甲、河市3公社和双阳农场归县级泉州市管辖 。1985年5月撤销晋江地区,成立地级泉州市,晋江县属之 。1987年12月,析晋江县石狮、永宁、蚶江三镇和祥芝乡为石狮市(县级市) 。1992年,晋江改县为县级市,由地级泉州市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