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治平

治平(词语)治平 , 汉语辞彙 。
释义:1、治国平天下 。
2.谓政治清明 , 社会安定 。
【词语 治平】3.指官吏治理政事的功绩 。
基本介绍中文名:治平
拼音:zhì píng
拼音治平:zhì píng出处与详解1.治国平天下 。①《礼记·大学》:“身修而后家齐 , 家齐而后国治 , 国治而后 天下平” 。②清·侯方域 《南省试策》之三:“太子异日有天下之责者也 。但得青宫读书 , 辨古今兴亡 , 识人才邪正 , 足以治平耳矣 。”2.谓政治清明 , 社会安定 。①《晏子春秋·谏上七》:“故明所爱而贤良众 , 明所恶而邪僻灭 , 是以天下治平 , 百姓和集 。”②宋·苏轼《晁错论》:“名为治平无事 , 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③清·薛福成《筹洋刍议·变法》:“自 唐虞讫夏 、商 、周  , 最称治平 。”3.指官吏治理政事的功绩 。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孝文皇帝初立 , 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 。”②清·李渔 《奈何天·隐妒》:“自龆龀之年 , 出来应试 , 早登甲第之先;从学仕之日 , 出去临民 , 便擢治平之最 。”儒家的“治平”儒家的“治平” , 指国家政治形势所处的一种状态 , “治”和“平”是不同的概念 。关于“治” 。《荀子·不苟》篇:“君子治治 , 非治乱也 。曷谓邪?曰:礼义之谓治 , 非礼义之谓乱也 。故君子者 , 治礼义者也 , 非治非礼义者也 。然则国乱将弗治与?曰:国乱而治之者 , 非案乱而治之之谓也 。去乱而被之以治;非案污而修之之谓也 , 去污而易之以修 。故去乱而非治乱也 , 去污而非修污也 。治之为名 , 犹曰君子为治而不为乱、为修而不为污也 。”从荀子的话可以看出 , 世人皆有礼义称为“治” , 这样的世代状态称为“治世” , 非礼义则称“乱” , 这样的世代状态称为“乱世” 。所谓“治乱” , 就是把不合礼义的部分去掉 , 所以“治国”就是行礼义而除去非礼义的部分 , 从而“天下大治” , 也就是让天下人都符合礼义 。这个思想和孔子的“举直错诸枉 , 能使枉者直”是一脉相承 , 《论语》是这样解释孔子的这个思想的:“舜有了天下以后怎幺做呢?他从众人当中挑选了皋陶帮助他 , 结果是不够仁德标準的那些(官吏)就被疏远了;商汤在有了天下时又是怎幺做呢?他从众人当中挑选了伊尹帮助他 , 结果是不够仁德标準的那些(官吏)就被疏远了 。”原文为:“舜有天下 , 选于众 , 举皋陶 , 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 , 选于众 , 举伊尹 , 不仁者远矣 。”孔子的思想就是让当政者首先具备德行 , 用他们的德行教化人民 , 结果必然是“天下大治” , 也就是所有人都按仁义礼的道德标準行事 。关于“平” 。《荀子·成相》篇:“君谨守之 , 下皆平正 , 国乃昌 。”所谓“下皆平正” , 给官吏的俸禄与惩罚符合他的才能贡献与过失 , 作官吏的就安守其分事;刑法公平则庶民就没意见 , 农人以力尽其田 , 匠人以巧工其器 , 商人以察尽其财 。因此 , 天下“平”既是心平、也是公平 , 这样的天下当然就是“太平” , 这样的社会一定是“其乐融融” 。儒家的“治平” , 就是盛世之状 , 国家大治而天下太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