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 宇文姓


中国姓氏 宇文姓

文章插图
宇文姓(中国姓氏)宇文(中国姓氏)一般指本词条
【中国姓氏 宇文姓】宇文(yǔ wén)为複姓,炎帝神农氏后裔 。主要来源中国辽东,为南单于之后 。魏晋时,北方鲜卑族宇文氏部落,自称宇文姓 。东晋时,宇文氏进驻中原,称宇文国,以宇文为姓,称宇文氏 。
宇文姓早期活动在西北地区,南北朝时期逐步南下内迁 。唐代时,他们入地为籍,遍及中原各地 。宋后宇文氏已不常见 。如今在河北、陕西、山西、北京、浙江、四川、台湾等地有少量分布 。目前宇文姓人口排名第551位,人口约2.1万人 。
基本介绍中文名:宇文姓
起源:辽东
分布:河北、陕西、辽宁、内蒙古等地
宇文名人:宇文肱、宇文测
历史发展姓氏起源源流一来自匈奴族,出自魏、晋时期辽东匈奴南单于之后,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魏、晋两朝时期,北方鲜卑民族中有一宇文氏部落,原来是汉朝时期南匈奴的一个分支,在东汉晚期至三国初期形成一个部落群体,族人自称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 。历史上记载宇文部最早起源的是史籍《周书》,其中称宇文部源自神农氏,因此应当来源姜姓 。中国的史学界一般认为,宇文部是公元1世纪时北匈奴被东汉击走西迁后,留在故地漠北的部众东迁与鲜卑族人混居以后被同化的族群,在这段期间该部曾参加鲜卑首领檀石槐的部落联盟,首领成为鲜卑的东部大人 。因此,宇文部是源自匈奴而后揉合了鲜卑血统的部族 。据史籍《后汉书》记载,东汉和帝年间,当时的大将军窦宪派右校尉耿夔击破北匈奴,“鲜卑因此转徙据其地 。匈奴余种留者尚有十余万落,皆自号鲜卑 。”在史籍《魏书》中也认为宇文部是“匈奴种,出于辽东塞外,其先南单于远属也,世为东部大人 。其语与鲜卑颇异 。”按史书的记载:宇文氏部落首领的祖先叫葛乌菟,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为匈奴苗裔,实际上就是南匈奴某个单于的庶支后裔 。葛乌菟是公元一世纪人,原居阴山,是鲜卑宇文部的始祖,东汉后期起其后裔子孙世袭为鲜卑东部大人 。在史籍《周书·文帝纪》中记载:“葛乌菟雄武多算略,鲜卑慕之,奉以为主,遂为十二部落,世为大人 。”葛乌菟之后曰普回,普回有子宇文莫那,约在公元一世纪北匈奴西迁时,宇文莫那则自阴山率领下属十二部南下迁至辽西地区,之后宇文莫那从附属匈奴的关係中脱离独立,号称“鲜卑俟汾氏” 。“俟汾”是鲜卑族语“天王”之意 。俟汾部日渐强盛后,宇文莫那的慕僚建议改“天王”为姓,但为忌讳晋室,换“天王”为“宇文”,当时的宇文十二部落中已经蕴涵了后来的库莫奚部落和契丹部落 。宇文莫那则被后来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政权尊为献侯,并奉为北周皇室的始祖 。按史籍《周书》的记载:葛乌菟的后代普回袭任大人之职后,他在打猎时在河边拾到一颗玉玺,上刻“皇帝玺”三字,大喜之下自以为是天授神权,当地人呼天为“宇”,呼君为“文”,“宇文”意即“天子” 。于是,这位普回大人便自己号称宇文氏,而自己的部落就叫作宇文部 。当然,后世史学家认为这纯粹是牵强附会之说 。到了东晋时期,宇文部进据中原,号称宇文国 。宇文莫那之后有数代首领在史书中没有任何记载,一直到西晋时期以后才有记事 。在史籍《魏书》中,记载了当时的习俗“人皆剪髮而留其顶上,以为首饰,长过数寸则截短之 。妇女披长襦及足,而无裳焉 。”部族人有髡髮习俗,妇女是穿着连身的长袄,与汉族下身做长裙的打扮大不同 。另外,宇文部族人在秋天的时候会去採收一种称作“乌头”的有毒植物製成毒药,做为射猎禽兽之用 。鲜卑族宇文部逐渐繁荣兴盛,一直至东晋五胡十六国前期为止,特别是在西晋以后较为强盛之时,地点约在濡源(今河北滦河上游)以东、柳城(今辽宁朝阳)以西一带的广大地区,与同期存在的慕容部鲜卑、段部鲜卑相同,都属于东部鲜卑的一个支系 。宇文部在西晋时期的几代首领与拓跋部鲜卑关係较佳,两个部族间时有通婚 。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后,宇文部曾依附势力强大的后赵政权 。但宇文部与慕容部鲜卑之间却是一直存在着不断的争斗,且连续有数位宇文部的首领宇文莫珪、宇文逊昵延、宇文乞得龟、宇文逸豆归都曾为慕容部所败,在东晋鹹和九年或东晋鹹康元年(公元344/345年)的一次决定性战役中,宇文部终于被慕容部所建立的前燕政权击败,部众被慕容部首领分散迁移,宇文部灭亡 。鲜卑宇文部的族人,以及后来北周政权的皇族贵州和一些臣子国民,都以“宇文“为姓氏,称宇文氏,后逐渐融入汉族,将宇文氏複姓也带入汉族之中,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宇氏、文氏者,也有改单姓为尚氏、赵氏、胡氏、李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来自嬴姓,出自南北朝时期北周政权大臣赵文表、赵昶之后,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 。南北朝时期,有北周大都督赵文表、北周长道郡公赵昶,这二人都是北周武帝宇文邕(561年―578年在位)的亲信大将 。赵文表追随许国公宇文贵镇守蜀地,行昌城郡事,官至加中军将军,左金紫光禄大夫 。赵昶居将帅之任,倾心下士 。虏获氐、羌,抚而使之,皆为赵昶尽力 。后录前后功,进爵长道郡公,征拜宾部中大夫,行吏部事 。这二人皆被北周武帝赐姓为宇文氏 。在赵文表、赵昶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受赐姓氏承袭者,都称宇文氏,世代相传至今 。迁徙分布宇文氏複姓氏典型的北方少数民族汉化姓氏,在中国的大陆与台湾省都未进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三十四位门阀 。宇文姓早期活动在西北地区,南北朝时期逐步南下内迁,除在辽宁、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分布外,在河南洛阳等地形成宇文氏皇族聚集地 。唐代时,他们入地为籍,遍及中原各地 。宋后宇文氏已不常见 。如今在北京、河南、陕西、浙江、四川、台湾等地有少量分布 。现今宇文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 。今陕西省的鹹阳市及兴平市、乾县、长武县,河北省的行唐县、张家口市、石家庄市,辽宁省的大连市,山东省的烟台市,河南省的栾川县、洛阳市、安阳市,江苏省的南京市,安徽省的无为县,浙江省的杭州市,山西省的榆次市、太原市尖草坪区、长治市,广东省,湖北省,江西省,湖南省,台湾省,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均有宇文氏族人分布 。传统文化郡望堂号郡望赵郡:东汉建安年间(196年―219年)设赵郡,治所广阿(今邢台市隆尧县),辖地包括今石家庄赵县、高邑县、赞皇县和邢台市宁晋县、柏乡县、临城县、隆尧县东部 。隋朝时期移治到赵县(今河北赵县) 。太原府:也称太原郡 。战国时期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当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 。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间的晋中一带地区 。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 。唐太原府洽也在此地 。宋太平兴国中期(980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 。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 。民国时期改为市,成为山西省会所在,一直沿用至今 。堂号赵郡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宗祠楹联1.四言通用联:巧思博学;善战多谋:上联典指隋朝时期的朔方人宇文恺,字安乐,喜读书,多技艺,有巧思 。隋文帝时任营新都副监,兴建大兴城,又开凿广通渠,决渭水达黄河,以便利漕运;隋炀帝时历官营东都副监、将作大匠、工部尚书,所规划的东都建筑极为奢华 。着有《东都图记》、《明堂图议》等 。下联典指宇文恺之兄宇文忻,字仲乐,善战多谋,曾击败北周大将尉迟迥,封英国公 。杨坚建隋朝后一直非常器重他 。折草累石;正色立朝:上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宇文深,幼时折草为旗,累石为营,作军阵之势以嬉,日后果为名将 。下联典指隋朝时期的宇文弼,隋开皇初年为尚书左丞,当官正色,为百僚所惮 。2.五言通用联:望出太原郡;源自宇文国:全联典指宇文氏的郡望和得姓源流 。3.六言通用联:宇宙寥阔万里;文明昌盛千秋: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宇文複姓之“宇文”二字的嵌字联 。4.七言通用联:观儿戏料为良将;立战功得沐侯封:上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北周的武川人宇文深,字奴千,幼时曾用草、石摆军阵,父亲宇文永遇见了大喜,料定他日后必为良将 。后随北周孝武帝西迁,以都督领宿卫兵 。北周大统年间官东雍州刺史,封长乐侯,后官至司会中大夫 。下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北周的武川人宇文虬,字乐仁,少年时从军,因战功封南安侯,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在战场上,他总是身先士卒,所以能上下同心,战无不胜 。六人称王传名远;五州总管播惠长:上联典指宇文複姓在历史上称帝者共有六人,创立北周王朝 。下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北周孝闵帝之子宇文康,字乾定,封纪王,总督利、始等五州大小剑二防诸军事 。南冠终日囚军府;北雁何时到上林:此联为金国的大臣宇文虚中《在金日作三首》诗句联 。“囚军府”,指宇文虚中奉使金国,被留不放还 。“上林”,代指南宋王朝 。5八言以上通用联:幼岁攻书,不从笔砚为迂腐;少年受学,惟凭剑马取公侯:上联典指隋朝时期的大将军宇文庆事典 。下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夏州名人宇文贵,字永贵,少受学,辍书叹曰:“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为博士?”后仕魏为大将军,屡着战功,封许国公 。家谱文献宇文氏族谱,(明)危素序,明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姓氏名望宇文肱北朝北魏将领 。武川(今属内蒙)人 。鲜卑族,宇文泰父 。魏明帝时,破六韩拔陵起义,宇文肱聚兵攻杀破六韩拔陵部将卫可孤 。迁居中山 。后率众加入鲜于修礼军,被魏军击败,战死 。北周追尊为德皇帝 。宇文测(489-546),北朝西魏将领 。字澄镜,宇文泰族子 。宇文测性沉密,少笃学 。起家奉朝请、殿中侍御史、安东将军 。尚宣武帝女阳平公主,拜驸马都尉 。从孝武帝西入关,进爵为公 。西魏文帝大统四年(538),拜侍中 。六年,坐事免 。不久,除骠骑大将军、大都督、行汾州事 。八年,加金紫光禄大夫,转行绥州事 。十年,征拜太子少保 。十二年十月,在任去世 。宇文显和(498-554),北朝西魏将领 。好读书,驰马能左右射 。少袭爵,与魏孝武帝有布衣交,帝用为阁内大都督 。共议西附宇文泰,又护帝至关中 。宇文泰用为帐内大都督 。后进位仪同三司、散骑常侍 。魏恭帝元年去世 。宇文泰(505-556),北朝北魏、西魏将领 。字黑獭,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 。年轻时随父参加鲜卑族起义,后投靠北魏尔朱荣,参与镇压义军,授武卫将军、征西将军 。北魏分裂后,任西魏太师、大丞相、柱国大将军 。他治军整肃,深谋远虑,善于用间 。西魏大统三年(537)正月,採纳直事郎中宇文深建议,以近万锐卒,潜出小关(陕西古潼关南侧),出其不意地击败东魏骁将窦泰军,俘万余人 。十月,在沙苑之战中,他先遣将侦察,后从容设伏,大获全胜,俘东魏高欢军七万余人,除选留二万士卒外,余均释放 。在东西魏战争中,指挥作战数十次,多获胜利,为建立北周奠定了基础 。他推行“均田制”,使西魏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 。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府兵制”,建立由柱国、大将军、开府等逐级统领制度,扩大了兵源,加强了朝廷对军队的控制 。这一兵制为后世沿用近二百年,在中国古代兵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北周建立后,追尊为文帝 。宇文导(511-554),北朝西魏将领 。字菩萨,颢子 。随宇文泰入关中,西魏文帝初为领军将军,率领禁军 。泰与高欢作战 。常留守后方 。大统四年(538),为华州刺史 。泰军在洛阳失败,赵青雀、于伏德等乘时据长安、鹹阳 。宇文导由华州率军攻破鹹阳,又与泰合师收回长安 。后出守陇右,去世在上邽,謚孝 。